該指南目的是建立能夠反應當前最佳臨床實踐,循證的營養支持指南,為臨床實踐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方向提供參考.該指南參考了大量已發表的相關文獻,在此基 礎上,由來自各相關學科的多位專家起草、審閱并反復修改而成.目標人群為早產兒、低體重出生兒等危重新生兒.指南分為腸內營養、腸外營養、腸內腸外營養聯 合應用三部分.當經口喂養無法滿足患兒需要量時,應給予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如果患兒存在胃腸道功能障礙,腸外營養是唯一選擇.指南最后給出了腸內腸外營 養聯合應用的計算公式.
《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內容預覽
二、喂養方式
1.母乳喂養:盡可能早期母乳喂養,尤其是早產兒(A級),但有下述情況者則為禁忌證:
①母親患有活動性傳染病如結核病,肝炎[母親為乙肝病毒(HBV)攜帶者,并非哺乳禁忌證,但這類嬰兒應在出生后24 h內給予特異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繼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等;
②母親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體感染或攜帶者;
③乳房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另一側無感染乳房可繼續喂養);
④母親正在接受同位素診療,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質下(乳汁內含放射活性物質);
⑤母親正在接受抗代謝藥物及其他化療藥物治療,或對嬰兒有影響的藥物治療(直至完全清除之前);
⑥母親正在吸毒、酗酒;⑦懷疑或明確診斷為遺傳代謝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癥、苯丙酮尿癥等(B級)。
2.人工喂養:
(1)奶瓶喂養:適用于胎齡34周以上具有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又無條件接受母乳喂養的新生兒(B級)。
(2)管飼喂養:
1)適應癥:
①胎齡<32周早產兒;
②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經奶瓶喂養者;
③因疾病本身或治療的因素不能經奶瓶喂養者;
④作為奶瓶喂養不足的補充。
2)管飼方式:a.鼻胃管喂養是管飼營養的首選方法喂養管應選用內徑小而柔軟的硅膠或聚亞胺酯導管。
Ⅰ.推注法(Bolus):適合于較成熟、胃腸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兒,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遲者(B級)
Ⅱ.間歇輸注法(Intermittentd**):采用輸液泵輸注,每次輸注時間可以持續30min~2h,根據患兒腸道耐受情況間隔1~4 h輸注。適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遲和有肺吸入高危因素的患兒(B級);
Ⅲ.持續輸注法(Continuousd**):連續20至24h用輸液泵輸注喂養法。此方法僅建議用于上述兩種管飼方法不能耐受的新生兒(B級)。b.鼻腸管喂養新生兒喂養不推薦本喂養途徑(A級)。3)管飼喂養的用量與添加速度(B級)。
《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完整版下載地址:
http://ziyuan.iiyi.com/source/down/2310507.html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詳細]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