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患者,女,42歲。
主訴:咳嗽、雙側腮部疼痛3天。
病史:患者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無發熱、腹痛、腹瀉,伴雙側腮部疼痛,進食時加劇。患者既往體健,藥物過敏史不詳。
體格檢查:體溫36.8℃,脈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10/70mmHg。神志清晰,咽部充血、雙側腭扁桃體無腫大,雙下頜第8智齒未完全萌出,周圍軟組織充血、脹腫。全身皮膚和毛發色素脫失,未見皮疹、出血點及黃染。雙肺呼吸音粗,心、腹、脊柱、四肢檢查。
輔助檢查:腦神經檢查未見異常。
擬診:上呼吸道感染,智齒冠周炎,白化病。
治療經過:給予口服頭孢氨芐每次0.375g,布洛芬每次0.2g,均為每日3次。患者服藥后約30min出現頭暈、惡心、喘息、氣促、胸悶,并伴有頻繁咳嗽。
體格檢查:體溫37.6℃,脈搏84次/min,呼吸25次/min,血壓123/77mmHg。口唇及四肢無紫紺,雙肺聽診有哮鳴音。
追問病史:本例于2011年7月23日因左乳突炎曾用過布洛芬,也出現類似癥狀,不嚴重,未予重視。
考慮為:布洛芬致支氣管哮喘
處理:給予異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口服氨茶堿0.2g,3次/d。約15min后,上述癥狀逐漸緩解,30min后癥狀消失,患者自行回家。
病例討論
布洛芬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的作用,被廣泛地用于臨床。布洛芬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包括消化不良、惡心、嘔吐,長期使用可引起胃出血、頭痛、耳鳴、眩暈等精神系統不良反應,布洛芬少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腎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等。本例布洛芬致支氣管哮喘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智齒冠周炎口服頭孢氨芐和布洛芬后,出現哮喘、氣促、胸悶并伴有頻繁咳嗽,體格檢查肺部有哮鳴音,考慮為布洛芬致支氣管哮喘。給予抗過敏、腎上腺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藥后好轉,支氣管哮喘診斷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