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治療
約有1/3病例需要手術治療。手術指征為:腸穿孔(氣腹),腹膜炎體征(腸鳴音消失,全腹肌衛,觸痛,腹壁紅腫和水腫),或通過腹腔穿刺抽出膿性物質。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嬰兒,在經過非手術治療后臨床和實驗室情況惡化時也應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時,切除壞死腸段進行再吻合(如果殘留腸段顯示無缺血,可作腸段重新吻合術)。隨著敗血癥和腹膜炎的改善,腸道營養可經數周或數月后重新建立。少數嬰兒經非手術治療后數周或數月發生腸道狹窄,通常在脾曲處的結腸,需要切除狹窄腸段來重新恢復腸道的正常結構。
疾病預后
約2/3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存活,通過積極的支持治療和慎重及時的外科干預可改善預后。約70%病例需要非外科手術性治療,如果懷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應立即禁食,用連接吸引器的雙腔鼻胃管來減輕腸道積氣,適當的腸外膠體和晶體液體輸注以維持循環,因為廣泛的腸道炎癥和腹膜炎可導致第三間隙相當多的液體喪失。在腸道修復的同時,需要全腸道外營養14——21日。應立即全身應用抗生素,包括β-內酰胺酶抗生素(氨芐青霉素,羧噻吩青霉素)和氨基糖苷類藥物。另外也應考慮抗厭氧菌藥物(如氯林可霉素,甲硝唑)的應用。治療須持續10日(劑量見表260-6)。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斷重新評估嬰兒(如至少6小時1次)和連續的腹部X線檢查,全血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和血氣分析。
由于某種暴發流行有傳染性,因此建議如果短期內發生數例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應將患病兒隔離,并對其余接觸嬰兒進行評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