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艾滋病傳染病毒已經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是由于一個怪異得無法解釋的現象,艾滋病的流行程度沒有更加嚴重。很多人擔心受到感染的母親在喂奶的時候會傳播艾滋病毒給他們的孩子。母乳中攜帶著這種病毒,而哺乳期可能會持續兩年,病毒傳播的幾率十分大。而且確實這也發生了,只是沒有當初預期的那么發生的那么多。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嬰兒會被沒有接受治療的攜帶病毒的母親傳染(這些母親沒有使用抑制病毒繁殖的抗逆轉錄藥物)。
上述問題仍然是未解之謎。但是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的吉娜維弗·富達和他的同學們認為他們已經有答案了。如果他們的答案是正確的話,意味著許多兒童僥幸逃過艾滋病,這種僥幸能用來開發一種對抗艾滋病的新***。
我們很清楚,母乳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抗擊艾滋病毒。以前的實驗證明,蛋白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抗擊艾滋病毒,但不足以解釋所有的數據。那些先前的研究肯定遺漏了一些關鍵的東西。富達教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表示她開始著手研究到底是什么在抗擊艾滋病毒。
牛奶是一個由各種化學成分組成的復雜的混合物,所以富達教授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事先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那個主因分離出來。這就意味著要把生牛奶先進行一系列加工,將它分成一個個更小的部分,然后再檢測每個小部分中抗擊HIV的成分。事實證明,抗擊HIV的成分是集中在一個單一的被稱為固生蛋白-C(tenascin-C)的蛋白質上。進一步實驗發現,這種蛋白質是通過附著在病毒表面的一種蛋白質來進行抗擊的,而且這種方法跟免疫系統為抗擊病毒產生的抗體一樣有效。
這是一個奇跡,因為固生蛋白-C不是一種抗體,也從不認為具有任何抗病毒的功能。它被人所知的功能只是促進胎兒大腦發育和幫助傷口愈合。它在正確的形態下自身附加到艾滋病毒的包膜蛋白似乎也完全只是巧合,肯定是這樣的,因為艾滋病是一個最近出現的疾病,人體沒有足夠的時間演變出一個這種類型的新奇異常的(并且也是普遍存在的)抗艾滋病毒的蛋白質。
固生蛋白-C,或者它衍生出來的某種物質,排除它的原始性質,是否可以被醫生開發出來抗擊艾滋病毒還有待考察。最可能的是,被感染的母親接受抗艾滋病毒藥物的治療,既為了他們自身的健康,也為了他們還未斷奶的孩子,所以富達教授的發現可能不會直接地對他們產生影響。
富達教授的發現對更廣泛的抗擊艾滋病的運動可能十分重要。主導這場運動的領導者們已經從防御變成主動出擊,正在討論消滅艾滋病。對他們來說,人類本身具有可以抗擊病毒的蛋白質這個事實將會十分有趣。
世界艾滋病日專題文章展示:
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
科學家艾滋病毒“內應”高清三維照片
科學家發現更致命的新型HIV變種
簡短的降低風險輔導對HIV傳播感染無效
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疫苗能增加感染AIDS的風險
新發現表明HIV病毒庫比以前估計的大60倍
***性戀人群成為艾滋病的“重災區”
科學家首次解析艾滋病病毒受體三維結構
《科學》:科學家已掌握艾滋病入侵人體“中介”
科學家向艾滋病病毒侵入機制邁出的重大一步
單克隆抗體或成治療艾滋病(HIV)的有效途徑
科學家有望開發更有效對抗HIV病毒的方法
NEJM:艾滋病新治療效果好
研究發現:艾滋病可隱藏在兩種分子中不被發現
納米顆粒作為HIV疫苗佐劑研究取得進展
愛思唯爾:艾滋病何時才能被終結
《自然》:解答為何HIV病人抗體反應比較弱
***宣布HIV感染器官移植研究禁令解除
世衛組織:青少年陷入艾滋病毒服務深淵
艾滋病新突破:母乳中蛋白質或抵抗
聯合國:亞太“抗艾”有進步但仍存障礙
Nature:科學家研發出估計艾滋疫情動態的新方法
微量營養補充劑可降低艾滋病患病風險
*《科學》:HIV病毒表面蛋白揭露
*PNAS:HIV**或非引發病毒產生耐藥的主要原因
*云南省艾滋病死亡率首次下降
*《艾滋病》干細胞療法或重建艾滋患者免疫功能
*從“**”到“有期”:治愈艾滋不再是夢
****:NIH資助1億美元研究艾滋病治愈療法
文章正在更新中……
了評估銀屑病關節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進行...[詳細]
皮膚癌患者體表的癌細胞正在如何變化?要是能直觀地看到這些“原生態”癌細胞就好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