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急性肝炎發病顯著下降,但是上海慢性肝炎發病形勢嚴峻。根據腫瘤監測數據測算,上海市每年約有4000名慢性肝炎患者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全市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治療的直接醫療費用高達數十億元。
肝炎一直是全球性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國是肝炎的中度流行區。近年來,我國每年肝炎發病率在90/10萬左右,全國肝炎病毒攜帶者(含慢性肝炎患者)超過1.5億,每年約30萬人死于肝炎感染相關疾病,用于肝炎和肝病治療的直接醫療費用高達1000億元。
據上海市衛生局透露,經過有效控制,上海市近10年以來急性肝炎的發病率呈顯著下降趨勢,急性肝炎的發病率由2000年的83.41/10萬降至2010年的15.52/10萬,下降81.4%,處于歷史最低水平。然而慢性肝炎的防止形勢仍然嚴峻。根據2006年全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估算,上海市約有乙肝病毒(HBV)攜帶者80至100萬人,丙肝病毒(HCV)感染者12萬人,兩者中約20萬人將會發展成為慢性肝炎。
作為預防乙肝的最有效辦法,上海市自上世紀80年代末即開始使用乙肝疫苗,在全國第一個將免費接種人群擴大至18歲人群以下所有人群以及特殊人群;2010年起,按照自愿、免費的原則推廣至全市18歲以上的常住成年人群。同時,近年上海市還根據衛計委的要求開展了以外來流動兒童為主的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工作和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工作。
通過一系列措施,目前,全市兒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達到99%以上,在全國處于前列。監測顯示,學齡前兒童的乙肝發病率一直維持在0.70/10萬的較低水平,約有300萬兒童得到乙肝疫苗保護。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