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在8月13日的《細胞-宿主與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常見的口腔細菌--具核梭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能夠誘發結腸直腸癌。這一發現為找到方法來預防和治療這種癌癥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具核梭桿菌是人口腔里常見的菌群,它可以粘附在結腸癌細胞上,潛在的觸發一連串變化繼而引發癌癥。
Yiping Han,本研究的主要調查者、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牙科學院牙科學院的牙周病學教授與其他調查小組的另一個研究結果共同闡明了:細菌如何加速了癌變細胞的積累。結腸直腸癌的發生與梭桿菌的感染有關。這一發現為治療和預防結直腸癌癌提供了潛在的新診斷工具和治療方法。
從2011年10月開始,Han和她的研究小組證實這種細菌也存在于腸道中,且其在腸道中的豐度與結直腸癌相關,他們確定了位于具核梭桿菌表面的一個名為FadA的粘附分子,它可以結合VE-鈣粘蛋白。VE-鈣粘蛋白(VE-cadherin)是鈣粘蛋白家族的一個成員,是位于血管上的一個細胞受體。FadA結合結直腸癌細胞的E-cadherin,激活了細胞內的β-catenin信號,差異性調節了炎癥和致癌反應。
Han說,當了解到這些結果時,她立刻懷疑具核梭桿菌或許能像在血管中一樣在結腸中發揮作用--與結腸里的細胞相互作用。因此,之后她便將實驗室的研究重心轉向了結腸直腸癌。因為她的實驗室能夠追蹤Fn結合血管上VE-cadherin受體的能力,因此發現FadA與結腸細胞中VE-cadherin受體的結合過程并沒有花費太長時間。
他們發現,FadA與VE-cadherin的結合啟動了一個名為 -連環蛋白( -catenin)的蛋白質。 -catenin有很多功能,在這里它對癌癥的發生有兩個貢獻:一是促發炎癥反應改變了免疫系統,另一個則是刺激了癌細胞的生長。此外,Han的實驗室設計了一個新的合成肽來抑制FadA與E-cadherin的結合,進而抑制了促發癌癥的其它過程。他們還發現,在癌前、惡性的結腸息肉中,FadA基因的水平是正常組織的10-100倍。
Han教授認為,FadA能夠成為一個診斷標志物,用于結腸直腸癌的早期檢測。它還可以檢測治療是否有效的減少了腸道和口腔中的具核梭桿菌。這些結果告訴我們注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在牙齦疾病發生時,Fn這種危險細菌會大大增加。此研究相關工作的專利申請已經提交。
來自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們也發現了惡性腫瘤表面存在著比正常組織表面更多的具核梭桿菌。在腫瘤微環境中具核梭桿菌與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了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