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中,再發性腹膜炎是一個特殊的臨床群體。雖然再發性腹膜炎通常對抗生素反應良好,但它們日后有發展為同種致病菌性復發性或再發性腹膜炎的實質危險。研究報告在線發表于《美國腎臟病學會臨床雜志》(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Nephrology)網站上。
再發性腹膜炎定義為,前次發作治療結束后超過4周、由同種致病菌再次造成的腹膜炎。人們對再發性腹膜炎的臨床特性了解甚少。該研究旨在比較再發性腹膜炎與復發性腹膜炎的轉歸。研究納入了1995年至2009年間181例再發性腹膜炎(再發組),91例同種致病菌性復發性腹膜炎(relapsing peritonitis,復發組),另外有125例腹膜炎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在4周以前曾有過不同致病菌造成的腹膜炎。
結果發現,再發組中24%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相比之下,復發組為5.5%,對照組為15%。復發組大部分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菌(62%),而再發組大部分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菌(56%)。再發組與對照組相比,雖然有較高的初次反應率(89.0%比73.6%)和較低的拔管率(6.1%比 15.2%),但同時有較高的危險今后發展為同種致病菌性復發性腹膜炎(14.3%比2.2%)及再發性腹膜炎(26.1%比5.4%)。再發組與對照組兩者完全治愈率和死亡率相似,發展為不同致病菌性復發性腹膜炎(recurrent peritonitis)的危險性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