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利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疾病。筆者臨床應用三個步驟的推拿手法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現分述如下。
1.松筋法
①滾法:患者端坐凳上,醫者立于患肩之旁,用尺側掌指關節或小魚際肌著力于患處,帶動手掌和手指做連續滾動。頻率90次/min,約10min左右。
②揉捻法:末節指腹或手掌、肘部等,按壓于病變部位或穴位每穴按1min,取肩井、肩髃、曲池、合谷穴。并作均勻和緩的旋轉研磨動作。用力著實,不可浮動,頻率90次/min,約5min。
2.分筋法
①搖法:醫者轉到患肩側后方,一手拿肩,一手托拿腕部并在牽引狀態下旋轉患肢,幅度由小到大,共8圈。然后醫者用拿腕之手的前臂托起患肢,令患者屈肘,并帶動患肢由健側繞過頭頂再到患肢做環轉動作,共8圈;再將患肢前屈拉直,內旋向下伸,逐漸用力反復3次;整個過程中,拿肩之手的拇指或食指仍然繼續捻按痛點。
②提抖法:醫者雙手握住患腕,肘關節屈曲,在搖法的基礎上,慢慢向上提抖。高度和強度逐漸增加,切不可強硬粗暴,共8次。
③扳法:使患肩作前伸、后彎、內收、外展、外旋等被動活動,同時配以滾法,約6min。
3.舒筋法
①散法:雙掌合于患肩前后,做相對旋揉動作,同時做上下往返移動,約6min。
②捋順法:用手指或手掌,緊貼皮膚,沿肢體做上下推動,約1min。
首先應用“松筋法”,放松其肌肉,緩解痙攣及止痛。“分筋法”,其目的為分離解除“筋”的粘連。“舒筋法”意即舒筋活血、散風通絡、調和氣血,進一步放松其肌肉。另外,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體會到,“筋喜柔勿剛”因此在使用手法時,應使感覺達深層,而不影響皮膚。要柔韌深透,循序漸進,絕不可求愈心切,手法生硬粗暴,也不可因患者懼痛,手法表淺輕浮,上述方法施用時均應動作均勻協調柔和有力,并應以病人能忍受為限。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