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觸摸辨認:檢查手法。
2.擒拿扶正:由助手握持穩定骨折肢體的遠近端。
3.拔伸牽引:用手法沿肢體的縱軸使用對抗的拉力來客戶肌筋的收縮力,以調整骨干的軸線及把重疊及嵌插的骨端拔開,使肢體恢復原有的長度,或短暫超過其長度。
4.提按升降:針對骨折端前后移位的手法,由助手分別骨端骨折遠近端肢體,術者運用手指、手掌或前臂交叉,分別置于骨折端的前后方,對向用力,把后移的骨折段向前提之以起,前移的骨折端同時按之向后降之向后降之以平,矯正骨的前后移位,達到“突者復平,陷者復起”。
5.內外推端:用于骨折的側方移位,或單純的內外成角畸形。
6.屈伸展收:用于關節內骨折或鄰近關節骨折多方位移位的整復。
7.叩劑分骨:可使遠近骨折端的雙骨恢復原有的骨間距。
8.抱迫靠攏:用于粉碎性骨折碎片分離移位。
9.擴折反拔:用于橫斷骨折重疊明顯,拔伸牽引不能完全糾正的重疊移位。
10.結合碰撞:用于骨折端軸向分離移位的復位或在骨折復位后使之軸向緊密接觸的方法。
11.旋翻回繞:用于斜行骨折背靠背移位的復位。
12.搖擺轉動:松解軟組織攣縮、粘連、糾正折端殘余移位,或為陳舊性骨折畸形愈合折斷骨痂,為重新復位作準備。
13.頂壓折斷:針對陳舊行骨折和畸形愈合,時間長,骨痂較多,需要重新折斷治療的折骨犯法。
14.對抗旋轉:運用于陳舊性骨折畸形愈合需要作折骨矯正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