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患者,70歲,因右側胸痛,CT檢查發現雙側肺部有四個結節,右上肺有兩個,左上肺、左下肺各一個,就診華西醫院胸外科,經醫生分析判斷,雙側四個都是原發性肺癌(同時性多原發肺癌,SMPLC)。
患者年齡大,病灶多,如何診治和手術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國際上也沒有滿意的解決辦法。經過周密的準備,主刀醫生劉倫旭教授決定采用當前最先進的單孔胸腔鏡技術,同時為患者做雙側手術。首先在左側胸壁作一個長度為3cm的手術孔,切除左肺上葉和左肺下葉結節。然后變換手術**,在右側胸壁作一個長度為4cm的手術孔,行右上肺葉切除并清除淋巴結。手術全過程耗時四個多小時,術中出血僅30ml,手術后患者恢復非常順利,精神好,疼痛很輕,手術后7天準備康復出院。
微創是21世紀外科發展的趨勢。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在一側胸壁切開25-35cm的切口,切斷并撐開肋骨,手術的創傷大,患者術后疼痛嚴重。2006年,劉倫旭教授率先在國際上提出了“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的技術,僅通過3個1-3cm的小孔即可完成肺癌的手術,大大減輕了手術的創傷和術后的疼痛,該技術在國內數百家醫院應用,超過20000名患者受益,該成果先后獲得2011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13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為了進一步減小手術的創傷,近年來,劉倫旭教授開始探索通過一個3-4cm的手術切口,完成肺癌的手術。單孔腔鏡手術的創傷較傳統多孔胸腔鏡更小,術后疼痛更輕,恢復也更快。國際上報道的同期雙側單孔胸腔鏡手術較少,僅有零星的報道用于手術難度小的雙側交感神經切斷治療手汗癥,以及肺大泡切除治療雙側氣胸。
經過文獻檢索發現,這是國際上首例同期雙側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同時性多原發肺癌,它的成功開展是繼2013年劉倫旭教授開展全球首例胸腔鏡支氣管、肺動脈雙袖式肺癌切除以來,取得的又一項突破。
同時性多原發肺癌是指在同一個體上,一側肺或兩側肺的不同部位同時發生兩個以上的原發性肺癌,近年來同時性多原發肺癌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對于發生在雙側肺的同時性原發肺癌的治療,由于傳統手術創傷大,對患者的打擊也很大,常常是分兩次做腫瘤切除術,兩次手術的間隔時間數月不等。
通過目前最微創的單孔胸腔鏡手術方法,一次手術同時切除了雙側肺癌,特別是高齡患者,在最大程度上減小了手術的創傷和疼痛,促進了患者的順利康復,為這種疾病的治療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