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項最新研究說,對于因先天基因缺陷而不能有正常生物鐘的實驗鼠,使用光照方法可以讓它們大致恢復以每天為一個周期的作息節律。這個發現有助于人類晝夜節律失調和睡眠障礙方面的研究。
日本北海道大學發表公報說,其醫學教授本間研一等人發現了相關現象。研究人員觀察了基因Cry1和Cry2有缺陷的實驗鼠,這兩個基因與生物鐘有關,因此這些實驗鼠出生后從斷奶期開始就無法維持正常的晝夜節律。
如果讓這些實驗鼠出生后就立即與母鼠一起處于連續照明環境下,在斷奶后繼續維持光照三周時間,此后盡管在長期黑暗環境下飼養,通過紅外線觀測可以發現它們的活動已經恢復了晝夜節律。但是如果給已經長大的這種實驗鼠實施光照,則無法恢復其晝夜節律。
研究人員認為,這說明有些生物鐘缺陷雖然是先天性的,但只要出生后施加適當的環境干預也能予以修復。人類也有類似的生物鐘,因此這項發現有助于開發治療晝夜節律失調和睡眠障礙等的新方法。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