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之要藥,治療肺癰、腸癰之功臣。
中藥敗醬草治療毛囊炎、癤等化膿性皮膚病,余常用《趙炳南臨床經驗集》中的敗醬草膏。方用:鮮敗醬草(洗凈)5000克,用凈水煮,煎至3小時后過濾,再煎煮濃縮成膏2500克,加蜜等量貯存備用。每服6克,1日2次。本方有解毒清熱、除濕消腫的功效,治療各種化膿性皮膚病均有效驗。
中藥敗醬草治療白帶或黃帶過多,余常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清帶湯加土茯苓、金銀花、連翹、敗醬草等藥治之。
中藥敗醬草治療腸癰內已成膿,身無熱,肌膚甲錯,腹皮急,如腫脹,按之濡軟,脈數者,余常用《金匱要略》中的薏苡附子敗醬散。方用:薏苡仁30克,附子3克,敗醬15克。共研粗末,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金匱玉函經二注》中說:“血積于內,然后錯甲于外,經所言也。腸癰何故亦然那?癰成于內,血泣而不流也。惟不流,氣亦滯,遂使腹皮如腫,按之仍濡。雖其患在腸胃間,究非腹有積聚也。外無熱而見數脈者,其為癰膿在里可知矣。然大腸與肺相表里,府病而或上移于臟,正可虞也。故以保肺而下走者,使不上乘。附子辛散以逐結,敗醬苦寒以祛毒而排膿。務令膿化為水,仍從水道而出,將血病解而氣亦開,抑何神乎。” (中藥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 程寶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