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墨西哥和挪威的研究人員,對挪威和墨西哥的宮頸癌患者群體,進行了全面的基因組分析。他們鑒定了在宮頸癌中反復出現的新突變,還進一步解析了人**瘤病HPV對宮頸癌發展的作用。文章發表在本期的Nature雜志上。
宮頸癌是女性中的第二大癌癥,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常見,因為在那里早期篩查還不普遍。人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都與HPV有關。為此,人們希望能夠通過接種HPV疫苗,逐漸減少宮頸癌的發生。
“人們常常會問,在不同人群之間,特定癌癥是否存在差異?”文章的資深作者之一Matthew Meyerson教授說。“至少在我們研究的兩個群體中,宮頸癌都源自于HPV與基因組的相互作用。”
利用全外顯子組測序、全基因組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研究人員對挪威和墨西哥的115個宮頸癌患者進行了研究。他們將宮頸癌腫瘤與健康組織的基因組數據進行比較,以尋找導致癌癥發展的體細胞突變。研究鑒定了13個對宮頸癌影響顯著的基因突變,其中有兩個突變從未在任何癌癥中出現過。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宮頸癌與ERBB2基因中的點突變有關。ERBB2是乳腺癌中的常見癌基因,但此前人們并未將它與宮頸癌聯系起來。目前,FDA已經批準了針對ERBB2基因的乳腺癌治療藥物,這一藥物將有望對宮頸癌患者提供幫助。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宮頸癌中發現了MAPK1基因的突變。MAPK1是MAP 激酶信號通路的一部分,這一基因互作網絡參與了細胞生長的調控。人們曾經發現,該信號通路中的其他基因突變會引發癌癥,但這是首次發現MAPK1突變也與癌癥有關。研究指出,與MAP 激酶信號通路中的其他基因一樣,MAPK1也可以成為癌癥治療的靶標。
這項研究向人們展示,宮頸癌中的許多突變發生在免疫系統的相關基因上。此前有研究指出,幫助機體區分敵我的HLA-A基因發生突變,會引起肺鱗癌。而這項研究發現,同一復合體上的另一個基因HLA-B,與宮頸鱗狀細胞癌有關。這說明免疫系統受到破壞,對癌癥進程的作用非常大。
眾所周知,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一個主要風險因子。人體在受到HPV感染后,免疫系統會嘗試將其清除。如果此時病毒仍逗留在體內,就會插入人體基因組,最終導致癌癥發生。研究人員鑒定了HPV插入基因組的位點,進一步闡明了HPV在宮頸癌中的關鍵作用。他們認為病毒能夠提高突變基因的活性,驅動癌癥的發展。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