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專家講座】血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技術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8-26 05:00
閱讀:1968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PPT】【專家講座】血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技術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hehelili 資源分類:醫學 - 功能檢查科 資源屬性:PPT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小:2.86M
【PPT】【專家講座】血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技術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hehelili 資源分類:
醫學 -
功能檢查科 資源屬性:
PPT 資源售價:1 愛醫幣
資源大小:2.86M
關注入數:86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下載人數:3人
上傳日期:2013-07-30 14:09:38
血液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病毒核酸檢測技術及應用
浙江省血液中心
朱發明
2010-04
提綱
輸血風險
血液NAT篩查
必要性
NAT篩查現狀
現有技術
實時熒光PCR
轉錄介導擴增技術
國內數據情況
實施過程中的要點
結果分析解釋要點
進展與動態
輸血風險
輸血不良反應的比例
殘留風險的來源
感染窗口期 90%以上
現有試劑未檢測病毒變異 (種屬,亞型)
感染后免疫沉默攜帶者(抗體陰性)
持續病毒感染但血清學陰性
比較罕見 HCV事例
2 例標本HCV RNA陽性,6個月后HCV抗體陰性(120萬檢測標本)
錯誤 (人為錯誤)
0.05% 確認陽性人為偏差為陰性 (Busch et al. Trans. 2000)
核酸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存在殘留風險
數據未知
窗口期事件 90%以上
ELISA檢測技術不足
**要求
社會期望
行業需求
核酸技術日趨成熟
經濟的發展
關注輸血傳播性疾病
HBV 早期感染標志物
HCV 早期感染標志物
HIV-1流行
HIV 早期感染標志物
NAT檢測的現狀
國際上
1990s’歐洲開始對血液制品進行核酸檢測(HIV,HCV)
1996年美國開始評估NAT技術在血站的應用
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周邊國家采用NAT技術
檢測(單檢、混樣)
國內情況
血站早期研究數據
部分血站進行NAT檢測
血站大規模試點
血制品要求進行篩選(pool)
NAT技術
病原體核酸檢測技術(nucleic acid testing)是直接檢測病原體核酸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
NAT敏感性高
檢測核酸
大大縮短“窗口期”
可使輸血傳播疾病的危險性降低
NAT檢測的技術方法
在PCR的基礎上衍生
PCR技術
實時熒光定量PCR
TMA(轉錄介導的擴增系統)
其他:NASBA, bDNA
大樣本量血液篩查的擴增技術
PCR技術
TMA技術(轉錄介導的擴增系統(transc**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
不同的技術平臺:
PCR技術
PCR技術
衍生的技術
RT-PCR
巢式PCR
多重PCR
PCR-SSP
不對稱PCR
熒光定量PCR
TaqMan探針法
TaqMan作用原理
轉錄介導的擴增方法 (TMA)
轉錄介導的擴增系統(transc**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TMA)
諾華診斷
鼠白血病病毒逆轉錄酶和T7 RNA多聚酶
在等溫條件下來擴增RNA或DNA的反應系統
核酸序列依賴擴增系統(nucleic acids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 NASBA)
荷蘭產品
原理類似TMA
靶標擴增
NAT檢測數據及其效果
NAT提高血液安全水平
國內數據
上海血液中心
美國Chiron Procleix HIV-1/HCV
8人份(36800)
24 人份混合(66739);
HCV NAT+: 0/103539
HIV NAT+: 0/103539
ELISA為進口試劑、國產
中國輸血雜志,2003,16(3):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