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表于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顯示,糞便免疫化學檢查(FIT)對結直腸癌(CRC)的總體診斷準確度可達95。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這項檢查早已開始取代糞便潛血檢查(FOBT)用于國家篩查項目。FIT檢出CR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79%和94%。
美國Kaiser Permanente研究部門的Douglas Corley博士等人認為,這一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提示, FITs檢驗CRC具有高精確度、高特異性和中等程度的高敏感性。研究者稱,與FOBT相比,FIT檢出CRC和腺瘤的敏感性都更強,對于家庭使用也更為實用,僅需要1份或2份糞便樣品,也不需要特殊的飲食或藥物限制。
盡管 FITs 用于群體篩查可能更方便,但關于其診斷性能的報告卻并不一致。因此,研究者進行了這項薈萃分析,目的是確定這項檢測的總體診斷準確度和影響檢測性能的因素。分析共納入19項試驗,包含113,000多例受試者,并且提供了關于在美國使用的8種不同FIT的數據。
除FI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數據之外,研究者還計算了陽性和陰性似然率(LR),分別評估這些檢查“納入”或“排除”CRC診斷的能力。為陽性LR設定的截點為數值>5,對于陰性LR為0.2。來自這些試驗的匯總數據顯示陽性LR為13.10,陰性LR為0.23。
FIT樣品數增加不會影響FIT對CRC的總敏感性、特異性、陽性LR或陰性LR。研究中評估的不同FIT檢測試劑的性能也無顯著差異。不過研究者承認,因為多數研究未進行頭對頭比較,因此對這些結果的解釋需謹慎。研究者表示,診斷性能受到用于確定陽性檢測結果的臨界值的影響,這可能影響衛生系統對檢測手段的選擇。
衛生系統希望優化定量 FITs的使用,但應考慮權衡敏感性增加(降低陽性檢測結果的臨界值)和導致陽性結果數增加之間的矛盾。因陽性檢測結果提示需進一步檢查,故陽性結果數增加可能對結腸鏡資源的使用造成很大影響。研究者推薦衛生系統還應關注那些比較單一或重復檢驗的研究,因為當前數據未提供關于樣品數量對于FITs性能影響的確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