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矮小癥診治指南》內容預覽: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在1998年曾提出臨床應用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的建議(中華兒科雜志,1997.37:234),在此基礎上,2006年10月再次對矮身材兒童的診斷治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取得了一致意見,現綜合如下,俾便臨床工作者參考。
【矮身材的定義】
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環境下,同種族、同性別和年齡的個體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數(-1.88SD)者,其中部分屬正常生理變異,為正確診斷,對生長滯后的小兒必須進行相應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室檢查。
【病因】
導致矮身材的因素甚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導致矮身材的機理迄今未闡清(見表1)
【診斷】
對矮身材兒童必須進行全面檢查,明確原因,以利治療。
一、病史:應仔細詢問:
患兒母親的妊娠情況;患兒出生史;出生身長和體重;生長發育史;父母親的青春發育和家庭中矮身材情況等。
二、體格檢查
除常規體格檢查外,應正確測量和記錄以下各項:①當前身高和體重的測定值和百分位數;②身高年增長速率(至少觀察3個月以上);③根據其父母身高測算的靶身高;④BMI值;⑤性發育分期。
三、實驗室檢查
1.常規檢查 應常規進行血、尿檢查和肝、腎功能檢測;疑診腎小管中毒者宜作血氣及電解質分析;女孩均需進行核型分析;為排除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應常規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
2.骨齡(Bone Age,BA)判定 骨骼的發育貫穿整個生長發育過程,是評估生物體發育情況的良好指標,骨齡即是各年齡時的骨成熟度,是對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線片觀察其各個骨化中心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測定的。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方法是G-P法(Greulich & Pyle)和TW3法(Tanner-Whitehouse),我國臨床上多數采用G-P法。正常情況下,骨齡與實際年齡的差別應在±1歲之間,落后或超前過多即為異常。
3.特殊檢查......
點擊下載完整版:《兒童矮小癥診治指南》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腸道病毒71型(...[詳細]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including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