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大型Meta分析顯示,在那些因嚴重疾病入住ICU并幸存下來的患者中,有大約四分之一在離開ICU后1年仍飽受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癥狀的困擾。
“這一比例與戰斗等其他嚴重創傷性事件后PTSD的發生率相仿。”研究者Ann Parker醫生指出,“那些先前存在精神心理癥狀、于ICU內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鎮靜或報告自己‘恐怖’的ICU經歷的患者發生PTSD的風險升高,意識到這一點對臨床醫師而言很重要。”研究于2014年美國胸科學會年會公布。
該研究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重癥監護軀體醫學及康復項目醫學主任Dale M. Needham所領銜的團隊所開展。通過搜索Pubmed及其他四個數據庫,Ann Parker醫生和研究第一作者Thiti Sricharoenchai開展了一項系統回顧及Meta分析,旨在探究嚴重疾病幸存者PTSD的發病率及危險因素。
本項Meta分析的入組條件為:包括ICU成人幸存者,轉出ICU后1月及更長時間使用有效度的PTSD評估工具,聚焦于普通ICU人群,包含至少10例存在大量PTSD癥狀的患者。共有25個隊列的28項研究被納入,共涵蓋了3437名患者。最常使用的PTSD評估工具為事件影響量表(IES),該量表的得分范圍介于0-75之間,分數越高,PTSD癥狀更重。
Parker醫生報告稱,在轉出ICU1-6個月內接受評估的429名患者中,IES平均得分為19,存在具有臨床意義的PTSD癥狀的發病率為23%-42%;在轉出ICU7-12個月內接受評估的698名患者中,IES平均得分為17,存在具有臨床意義的PTSD癥狀的發病率為17%-34%。而在其他研究中,PTSD癥狀的發病率為5-62%。
ICU幸存者罹患PTSD的危險因素包括患者個人方面的因素,如年輕及先前存在精神障礙,也包括ICU特定因素,包括使用苯二氮卓鎮靜,以及ICU內的“恐怖”經歷。另外,PTSD與較差的生活質量相關。
“結果顯示,與身處ICU的時間及疾病本身的嚴重程度相比,患者在轉出后對于ICU經歷的回憶對于PTSD發病的影響更強,”Parker醫生指出,“那些存在恐怖回憶的患者出現大量PTSD癥狀的比例更高。這些記憶可能與譫妄有關,但嘗試探索這一理論的研究很少。針對這一群體確鑿有效的干預措施同樣不多,歐洲開展的兩項研究顯示,其中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為ICU日記(ICU diary),但這一方法在北美尚未被審慎地評估。”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一種破壞性很強的精神障礙。證據顯示,精神科住院部...[詳細]
PANSS-30、PANSS-14和PANSS-8 均不具有“可擴展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