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鼻竇炎診斷與治療建議》內容簡介:
急性鼻竇炎與慢性鼻竇炎的致病菌是有差別的,因此對抗生素的選擇也應不同。根據中華兒科學會2000——2002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區兒童鼻竇炎致病菌的調查(圖1,圖2)顯示:①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是急性鼻竇炎的主要致病菌
(占76%),磺胺、青霉素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其有相當高的耐藥性(50%——90%以上,圖3,圖4),而阿莫西林加克拉維酸、二及三代頭孢抑菌效果最好(75%——95%以上);②厭氧菌是慢性鼻竇炎的主要致病菌(占67%),阿莫西林加克拉維酸、甲硝唑、二及三代頭孢抑菌效果較好。
《兒童鼻竇炎診斷與治療建議》內容預覽:
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①在理論上對兒童鼻竇炎發病機制認識不足,在診斷上對病因學的估計不充分,盲目濫用耐藥性抗生素的情況較多,同時尚未重視長期使用局部糖皮質激素的重要性。
②長期使鼻腔減充血劑造成鼻黏膜形態與功能的損害,導致病變遷延不愈。
③手術適應癥和手術時機選擇不當,或者采用了不恰當的手術方式,導致手術適應癥放寬或手術范圍過大。
根據國內和國外文獻提供的統計數據,結合作者的臨床經驗,提出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兒童鼻竇炎臨床診斷和治療建議,供同道參考。其中最重要的三個內容是:
①從病因學與發病機制的角度出發認識兒童鼻竇炎的特殊性
②如何進行系統的藥物治療
③如何正確掌握手術適應癥和如何進行手術
目前比較公認的分類方法是將兒童鼻竇炎分為三種:
①急性鼻竇炎:癥狀持續存在不超過8周
②急性復發性鼻竇炎:癥狀持續存在不超過8周,每年發作3次以上
②慢性鼻竇炎:癥狀持續存在12周以上
點擊下載***:《兒童鼻竇炎診斷與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