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PTH分泌不足
(1)外科性甲旁減 任何頸部手術,包括甲狀腺、甲狀旁腺或頸部惡性腫瘤切除術,均可由于甲狀旁腺被切除、損傷或血供障礙,致使PTH的生成不足而引起術后甲旁減,其發生率視手術的范圍、時間及外科醫生的技術經驗而有差異。大多為暫時性甲旁減,于術后數天至數周甚至數月發病。術后永久性的甲旁減少見,多數報道為<1%,個別報道較高,文獻中最高的一組達33%.甲狀旁腺增生切除過多或再次頸部手術者,術后發生永久性甲旁減的危險性較高。甲旁減偶可發生于用放射性131I治療甲亢后,但極罕見于甲狀腺癌治療后,而且僅發生于甲狀旁腺位子甲狀腺組織內的患者,因為131I放射的β射線的射程僅有2mm.甲旁減多于放射治療5--18個月后發病。
(2)特發性甲旁減 特發性甲旁減按發病方式可分家族性和散發性,按發病年齡有早發性和遲發性者,其中以散發性遲發性的多見。腺體破壞的原因尚不清楚,多數病人只有甲狀旁腺萎縮,少數病人伴有自身免疫性多腺性內分泌病。早發型患者多屬家族性的,遺傳方式尚不明了,多數認為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組織學上顯示甲狀旁腺萎縮,并被脂肪組織所取代;部分患者可測得抗甲狀旁腺表面抗原決定簇的自身抗體,以及抗內皮細胞抗體,后者可或遲或早地引起腎上腺、甲狀腺、性腺、胰島等多腺性自身免疫性內分泌功能不全及惡性貧血,并常發生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
(3)功能性甲旁減 以下病癥可使PTH的合成和(或)釋放發生可逆性的減退。
2.無生物活性的PTH
據文獻報道,低鈣血癥也可能反饋興奮甲狀旁腺,使之分泌無生物活性的PTH.文獻中雖疑有家族性基因突變的PTH而引起的甲旁減者,但迄今僅有一個家系初步被證明存在PTH的基因缺陷。
3.PTH抵抗-假性甲旁減。
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癥狀
血鈣水平輕度降低時,病人僅有感覺異常,四肢發麻刺痛,常不被引起注意。當血鈣降低到<8mg/dl(<2mmol/L)時,可出現典型的手足搐搦癥狀。其誘因有:感染,過勞,寒冷,情緒波動,深呼吸,婦女月經期。發作前有不適感,面、手感覺麻木,肌肉痛等。發作時手足肌肉呈強直性收縮,雙側對稱性,拇指內收,其余四指并緊,指間關節伸直,掌指關節及腕關節屈曲,呈現所謂助產士手。嚴重者向上發展,引起肘關節屈曲,上臂內收,緊靠胸前。雙足呈現強直性伸展,內翻,膝關節及髖節屈曲。嚴重病例全身骨骼肌及平滑肌痙攣,可發生喉痙攣,支氣管痙攣,出現哮喘,喉鳴,窒息,呼吸暫停等危象。腸痙攣可引起腹痛,腹瀉。發作過程中成人神志始終清醒,小兒可不省人事,癥狀可持續分鐘,數小時,也可持續幾天。
2.精神癥狀
長期低血鈣致頭痛、焦慮、煩躁、幻覺、性格改變,有時誤診為癔癥。較為嚴重的神經癥狀為癲癎,可以是大發作型,小發作型,或顳葉癲癎,甚至為病人的首發癥狀或主要癥狀。
3.外胚層器官營養性損害
可能是由于低血鈣或血管痙攣局部供血不足引起。其表現有白內障,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頭發粗、干,易脫落,指甲薄脆易裂、有橫溝。牙齒易脫落,牙釉質發育障礙。
4.異位鈣化
鈣質沉著在皮下、血管壁、肌腱、四肢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中,可引起關節僵直疼痛。腦基底節及顱內其他部位發生鈣化,誘發癲癎。CT檢查顱內鈣化陽性率可達45%以上。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