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費用經歷30年高速增長,控制醫療費用到了不能不面對、不能不正視、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決的時候了。醫改提供了控費的有利條件和機遇,如果現在不解決,以后包袱越來越重,難度也越來越大。”日前,衛計委在京召開控制醫藥費用工作座談會。衛計委副部長馬曉偉在會上指出,當前醫療機構要從5個方面下手,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行政手段要足夠硬。醫療機構要明確責任和目標,層層簽訂控費目標責任狀、制定控費指標,強化行政考核,將控費與醫院等級評審掛鉤,與院長考核掛鉤,用行政管理手段遏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
參與并推進支付方式轉變。支付方式改革使市場經濟條件下用經濟手段控制醫藥費用增長成為現實。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134個地市試行醫保總額預付,68%的新農合統籌地區開展支付方式改革,促使醫院控制費用節約成本,醫療費用不合理支出開始得到有效控制。當前,社保部門在探索支付方式改革,衛生系統要積極參與,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推動價格體系改革。北京、上海等地進行了有益探索。例如,上海出臺了五批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和價格調整文件,明確了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標準,適當拉開二、三級手術收費標準,這些舉措為控費提供了有力支撐。
加快分級醫療。通過全科醫師和住院醫師培養,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把患者吸引到基層。同時,利用醫療保障報銷政策和價格政策,引導患者優先利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從而降低醫藥費用。
下決心解決高值耗材價格管理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控制,醫療機構的藥品費用有所下降,但材料費上升較快,這是現階段比較突出的問題。高值耗材價格管理必須有所突破,要進一步完善藥品和耗材價格形成機制。
馬曉偉強調,要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促使公立醫院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粗放式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從注重發展建設向注重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轉變。
培養周期長、職業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資待遇低……這是我國醫生普遍面臨的執...[詳細]
提要:近日,海南下發《關于在全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鄉鎮級醫院住院“限費醫...[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