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課件】抗躁狂藥和抗抑郁藥 內容預覽:
(點擊下圖可閱讀全部內容)
治療躁狂癥的主要藥物是碳酸鋰,抗精神病藥吩噻嗪類、丁酰苯類、五氟利多、氯氮平及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和丙戊酸鈉等也可應用。
碳酸鋰
【作用及應用】治療劑量對正常人精神活動幾無影響,但對躁狂癥和精神分裂癥的躁狂癥狀有顯著療效,使言語、行為恢復正常,長期用藥還可防止繼發抑郁癥。臨床主要用于躁狂癥,對精神分裂癥的興奮躁動也有效,與抗精神病藥合用療效較好。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1.用藥早期可見惡心、嘔吐、腹瀉、乏力、多尿等反應,繼續用藥逐漸減輕或消失。可引起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甲狀腺腫,停藥后可恢復。
2.中毒時可出現意識障礙、昏迷、肌張力增高等中樞神經癥狀,應立即停藥,靜注0.9%氯化鈉注射液加速鋰的排泄。
【禁忌證】老齡或身體虛弱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嚴重心血管疾病、腎病、糖尿病、腦損傷、癲癇、帕金森病、嚴重脫水、尿潴留及使用利尿藥者禁用。
常用抗抑郁藥物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塞平、地昔帕明、馬普替林、氟西汀等,抗精神病藥硫雜蒽類及舒必利等亦可應用。
丙米嗪
【作用及應用】正常人服用丙米嗪后出現中樞抑制現象,抑郁癥病人用藥后卻表現為精神振奮、情緒提高、思維改善、活動增加、食欲和睡眠好轉。
可用于各類抑郁癥、強迫癥和恐怖癥的治療,但對精神分裂癥伴發的抑郁癥狀態無效。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抗膽堿作用是其常見的不良反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對心臟有一定的毒性,故心血管病人慎用。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有無力、頭暈、共濟失調、肌肉震顫等,大劑量可誘發興奮躁狂癥狀。少數病人可出現肝功能損害和粒細胞缺乏等過敏反應,長期用藥應定期作白細胞計數及肝功能檢查。
抗躁狂藥和抗抑郁藥用藥護理
1.鋰鹽不良反應較多,安全范圍較窄,其胃腸道癥狀很常見,特別是惡心及腹瀉,用藥期間應特別注意觀察,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則可能提示過量,應立即停藥。
2.應用碳酸鋰治療躁狂癥應在精神科醫師指導下執行,有條件的醫院應開展血藥濃度的監測,當血鋰濃度高至1.5~2.0mmol/L時應立即減量或停藥。
經食道心電生理診療技術是將電極導管插入食道這一臨近心臟而又與外界相通的器官...[詳細]
阿司匹林(乙酰水楊酸)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誕生于1899年3月6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