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損傷是火災事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吸入性損傷是指傷者在火災時吸入大量高溫、有毒煙霧、粉塵顆粒,以及化學物質造成鼻咽部、氣管和支氣管、肺實質損傷,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壞死,引起傷者缺氧、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在燒傷患者中吸入性損傷的發病率高達32%~38%。
損傷程度分三級
輕度吸入性損傷:損傷在聲門以上,包括鼻、咽和聲門的損傷。吸入性損傷常有鼻腔和口咽部黏膜充血、水腫、水皰形成,或有糜爛、出血,嚴重者黏膜廣泛壞死。喉部發生水腫,伴急性喉炎,甚至發生壞死性潰瘍性喉炎。臨床上可出現聲音嘶啞、喘鳴、吞咽困難以及進行性上氣道阻塞。
中度吸入性損傷:指氣管隆凸水平以上,包括喉和氣管的損傷。黏膜呈多發性局限性壞死,潰瘍形成。廣泛凝固性壞死,形成壞死剝脫性氣管炎,可有白喉樣假膜形成。傷后24 小時內即可見喘息、支氣管痙攣和**性咳嗽等。傷后第2~5天尚可咳出含碳粒的痰及脫落的氣管黏膜,嚴重者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聽診可出現哮鳴音和啰音。
重度吸入性損傷:指支氣管和肺泡單位的損傷。氣道黏膜廣泛壞死、脫落,管腔由于纖細更易于阻塞而出現肺氣腫和肺不張等。如出現肺水腫,則往往是吸入性損傷致死的主要原因。此外還可能出現肺出血、肺微血管內血栓形成等病變。重度吸入性損傷最突出的表現是傷后立即出現或幾小時內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嚴重的發生缺氧、紫紺、譫妄甚至昏迷,可在傷后數小時內死于呼吸衰竭或窒息。
診治五環節
吸入性損傷仍然是燒傷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因此,吸入性損傷治療依然是成功救治燒傷病人的重要環節。
現場急救:應迅速將傷員撤離現場,移至空氣清新的環境。對疑有吸入CO等有毒氣體中毒者,應立即將病人移至通風處進行現場急救。及時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條件許可時,可給予意識清醒者鼻導管吸氧,意識喪失者應立即給予經口或鼻插管用高濃度氧輔助通氣,改善組織的氧供。
建立人工氣道:建立人工氣道的目的在于早期解除呼吸道梗阻。輕度吸入性損傷是以上呼吸道損傷為主,為預防喉部水腫而窒息,早期多采用適當**,以減輕面部及咽喉部水腫。對于咽部腫脹較重、進行性聲嘶加重、吸氣時出現雞鳴聲及呼吸困難者,應立即行氣管內插管或氣管切開,建立通暢的氣道。梗阻嚴重時,應該行緊急環甲膜穿刺術或環甲膜切開術。
氣道管理和輔助呼吸:良好的氣道管理對于吸入性損傷的治療十分重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其包括氣道濕化、加強排痰、氣道灌洗等有效清理氣道,減輕感染,有助氣道損傷的修復。重度吸入性損傷患者,常較早出現進行性低氧血癥、肺水腫或支氣管肺炎,迅速并發呼吸功能衰竭。及早采用呼吸機行機械通氣可解除患者呼吸功能衰竭,降低呼吸做功和代謝率。
纖維支氣管鏡的使用:近年來,應用纖維支氣管鏡診斷和治療吸入性損傷為人們所重視。纖維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咽喉、聲帶、氣管支氣管以及段葉支氣管開口處的氣道黏膜損傷情況,從而使診斷陽性率比以往有所提高。纖維支氣管鏡對吸入性損傷的治療意義比診斷意義更大,在氣道灌洗、清除脫落黏膜等方面能發揮出其有效的作用。對持續低氧血癥、呼吸困難的病人,檢查時間不宜過長,每次不超過30秒,必要時間隙給氧片刻再插。插管時間過長,將加重組織缺氧,甚至引起嚴重心律不齊或心跳驟停,應予警惕。
全身治療:包括抗休克復蘇、改善微循環、抗感染、加強營養及各臟器功能支持治療等,同時積極治療體表燒傷或其他合并傷。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