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瘤病是指皮膚或肌腱有黃色或橙色丘疹或結節。含脂質的細胞浸潤于這些組織中,內臟器官可有脂蛋白沉積,可伴血脂異常,出現相應的臨床癥狀。
【黃瘤病診斷】
1.瞼黃瘤(Xanthelasma):也稱瞼黃疣,較常見,好發于上眼瞼內眥部。皮疹為軟的黃色斑塊,常對稱分布,可相互融合。多無自覺癥狀。本型可無高脂蛋白血癥,亦可伴發高膽固醇或高LDL血癥。
2.結節性黃瘤(Tuberous xanthoma):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皮損為扁平或隆起的黃色或桔黃色圓形結節。結節較硬,有群集和融合傾向,單發或多發。多伴LDL或IDL升高,常伴心血管疾病。
3.腱黃瘤(Tendon xanthoma):好發于肌腱上,常累及跟腱和伸指肌腱,2-25mm大小的丘疹和結節,與皮膚不粘連。本型黃瘤發展緩慢,常見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及其它脂蛋白代謝異常者。
4.發疹性黃瘤(Eruptive xanthoma):皮疹為1-4mm大小的桔黃色或黃色丘疹構成,好發于手、膝、臀、臂等處,也可發于全身任何部位。皮疹呈痤瘡樣外觀,迅速分批或驟然發生。急性期炎癥明顯,數周后皮疹消退,留色素性瘢痕。本型好發于高乳麋血癥者。
5.扁平黃瘤(Plane xanthoma):皮疹為扁平或微隆起的褐色或桔黃色斑塊,有間擦性黃瘤、掌紋黃瘤、膽汁郁積性扁平黃瘤、彌漫性扁平黃瘤等亞型。
【黃瘤病治療】
有原發疾病者治療原發疾病,對于影響美容或功能的黃瘤如瞼黃瘤、腱黃瘤可行冷凍、激光或手術等方法去除之。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