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美國每年新發 160 萬到 380 萬例運動相關性腦震蕩事件。而 Mckee 博士及其團隊發現,遭受多種傷害的職業運動員(無論嚴重情況),表現有神經退行性病變的早期征兆。在年輕無癥狀的運動員中,運動相關性腦震蕩能夠導致運動及認知系統,出現持續性亞臨床異常癥狀。隨著年紀增長,這些潛在變化又與可測得的運動及認知能力下降相關。
遺憾的是,目前為止,鮮少有針對腦震蕩與神經退行性病變間潛在相關性的研究。并且,至今只有幾項調查,關注運動性腦震蕩與衰老進程間的相互作用;而腦震蕩與正常衰老進程,對白質纖維束完整性(可能與運動及認知功能相關)的影響仍然未知。
因此,近日 Brain 雜志上發表的最新文章,首次研究了有運動相關性腦震蕩病史但臨床表現正常的退休運動員,隨著年齡增長,白質完整性的改變情況。具體如下:
研究共納入 15 名有腦震蕩病史的退休運動員,使用 **S(基于神經束的空間統計學方法),檢測受試者的白質改變。試驗中,盡量排除了藥物濫用、臨床合并癥、遺傳易感性等,極易混淆長期腦震蕩效果的摻雜因素。另外,研究者還關注了白質完整性與認知、運動功能下降間的潛在相關性。
結果發現,與年齡、教育相匹配的對照組患者相比(沒有腦震蕩病史),有腦震蕩病史的運動員,顯示有廣泛的白質異常,各項異性分數降低,而平均、徑向彌散系數升高。額頂葉網絡及胼胝體額區的差異尤為明顯。另外,這種白質異常與情景記憶能力、側腦室擴張相關。
綜合上述結果可知,隨著退休運動員年齡增長,之前的運動相關性腦震蕩病史將與彌漫性白質異常相關。而這些腦白質完整性改變,有助于解釋這一群體運動與認知功能下降的問題。另外研究提示,衰老進程中,腦震蕩能夠發揮協同作用,導致最終能夠測檢測到的大腦結構與功能的改變。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