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慢性HBV感染者而言,最擔憂的問題是自己會不會得肝癌,因為“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陰影一直糾結在人們心中。近幾年報道了多項評估/預測慢乙肝患者發生肝癌風險的研究,其中不少研究提到性別是慢乙肝發生肝癌的預測因素。研究發現被HBV感染的男性得肝癌的幾率明顯高于女性(具體內容:近幾年慢乙肝發生肝癌的風險預測研究進展)。
為什么肝癌發病率會有如此大的性別差異?
尚沒有研究數據來解釋。近日,來自韓國的研究者們為這個困惑提供了第一個科學解釋。具體內容如下:
2013年10月17日—來自韓國的研究小組發現了HBV的新突變位點,這個突變只出現在男性個體,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被HBV感染的男性得肝癌的幾率是女性的5倍。在那些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女性患者中,這個突變位點不存在。這項研究電子版先于紙質版發表在《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上。
“這是目前發現的第一個可以解釋肝癌發病率性別差異的突變,”這項研究的作者,韓國首爾**大學的Bum-JoonKim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收集并分析了從2003年到2005年在韓國三家醫院就診的29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樣。有研究表明,肝癌和肝硬化的高發病率與一個名為W4P/R的基因突變相關。他們設計了一個專門用于鑒定HBV的W4P/R突變的檢測方法。結果發現W4P/R突變與嚴重肝病明顯相關,而且只出現在男性患者身上。
研究者們相信,他們開發的檢測方法非常有希望成為預測男性的肝硬化和肝癌發病的診斷工具。同時他們提醒說,還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來證實他們的發現,因為在他們研究的292例樣本中只有67例女性的。
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者中35歲或者40歲以上的人群需要注意。
在肝癌高發區,宜將35歲以上的人群作為肝癌的高危人群。而在非肝癌高發區,則可將40歲以上的人群才作為高危人群。
發現肝癌的蛛絲馬跡:肝癌早期基本沒有任何征兆,中晚期病人容易出現肝區隱痛、食欲不振、疲乏無力等癥狀,當出現這些癥狀時要及時就醫診治。
早期發現肝癌有辦法:凡在肝癌高危人群之列的,應每半年到醫療機構做一次防瘤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甲胎蛋白(AFP)檢測以及B超檢查,如有可疑可進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
易致肝癌的不利因素:
1、濫用輸血器具或血液制品,以及未經嚴格檢查消毒的醫療操作,都可能引起乙肝、丙肝病毒的感染,而肝癌與乙肝或者丙肝病毒感染關系密切。
2、過多的攝入了黃曲霉素(發霉的食物如發霉的花生、玉米、瓜子等)。
3、常年飲用不潔的水(污水中的藻類毒素有致癌作用)。
4、大量飲酒。
警示
在我國,肝癌的死亡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2位。每年有約11萬人死于肝癌,其中男性約8萬,女性約3萬,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
肝癌的發病率在男性腫瘤中為第3位,僅次于胃癌及食管癌。在女性則為第4位。
我國每年約新增患者11萬(男性為80,700人,女性為29,500人),人群發病率為23.7/10萬人。
原發性肝癌發病率的性別差異顯著,高發地區男女差異達8:1,低發地區為2~3:1。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