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肝病科醫(yī)學進展 > 乙型肝炎母嬰阻斷技術
我國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發(fā)區(qū),HBV母嬰傳播是病毒慢性攜帶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從采取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以來,嬰兒感染率已明顯下降,但仍然有10%嬰兒阻斷失敗。
研究表明:聯合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宮內感染,而發(fā)生宮內感染的嬰兒目前尚無補救措施。
阻斷母嬰傳播是乙肝的源頭預防
母嬰傳播的概念: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在妊娠、分娩、產后母嬰密切接觸及母乳喂養(yǎng)的過程中,將乙肝病毒傳播給胎兒或者新生兒,引起嬰兒HBV感染的過程。
母嬰傳播的高危因素:
1、孕婦體內乙肝病毒含量與母嬰傳播成正相關
高風險: HBV-DNA>1x106 copeis/ml
低風險: HBV-DNA 1X103-4 copeis/ml
極低風險:HBV-DNA<1x103 copeis/ml
2、胎盤屏障的完整性
3、胎兒的遺傳易感性
4、e抗原的相關性
·母嬰乙肝阻斷技術研究進展:
主被動免疫和抗病毒藥物的應用:
.血源性乙肝疫苗
.基因疫苗
.酵母重組疫苗
·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應用
新生兒聯合免疫
孕期阻斷+新生兒聯合免疫
·核苷類抗病毒藥物的應用
孕期抗病毒治療+新生兒聯合免疫
分娩方式的探討:
有研究認為,HBV陽性母血滲漏入胎兒血循環(huán)的機率與產程長短關系密切;而剖宮產的胎兒不經過產道,可避免或者減少胎兒與母親的體液接觸,從而減少感染機會。術前,產婦尚未進入產程,因此宮縮強度較弱,時間較短,或者沒有宮縮,減少了由于胎盤血管破裂而引起母血進入胎兒血循環(huán)的機會。
但是,王建設等,采用聯合免疫阻斷母嬰傳播的觀察到,HBsAg陽性率和慢性HBV感染率在不同分娩方式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認為**分娩雖能增加產時感染的機會,但由于目前采用生后聯合免疫,對產時感染可以采取較好的阻斷效果,
故并不主張采取剖宮產分娩的方式減低乙肝母嬰的傳播。
降低產時傳播的措施:
1.避免和降低胎兒宮內窘迫的發(fā)生
2.減少**操作,盡量避免困難的**助產,預防胎兒頭皮損傷。
3.胎兒娩出后更換無菌手套或有另一人實施新生兒處理。
4.吸粘液時動作輕柔,避免過度吸引造成黏膜損傷。
5.斷臍前用趕緊的紗布清除斷臍部位的粘液和羊水。
6.斷臍帶后用無菌紗布覆蓋臍帶斷端。
7.注射前徹底清潔局部皮膚的血液和羊水,無菌紗布覆蓋注射針孔。
生后阻斷措施:
1.對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在出生后24h內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12h內,劑量應≥100IU,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10u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2.免疫接種后,應檢測抗-HBs水平,如果抗HBs滴度<10mIU/ml,應加強免疫。
有關母乳喂養(yǎng):
目前對HBsAg(+)或者HBsAg及HBeAg雙陽性者是否母乳喂養(yǎng),尚有不同意見。多項研究表明HBsAg(+)或者HBsAg及HBeAg 雙陽性者分娩的嬰兒,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疫后,母乳喂養(yǎng)不增加HBV的母嬰傳播。但有學者主張,母親血雙陽性且HBV-DNA陽性時,不宜采用母乳喂養(yǎng)。
北京佑安醫(yī)院對 207例乙肝病毒攜帶產婦乳汁病毒攜帶情況的研究表明,14例乳汁HBV-DNA陽性者中,產婦HBV-DNA≥1X109,故產婦血液HBV- DNA<1x109者采用母乳喂養(yǎng)相對安全,但應注意在母乳喂養(yǎng)過程中,如果發(fā)生**皸裂或者新生兒口腔潰瘍、腹瀉等情況應暫停母乳喂養(yǎng)。
乙肝病毒的宮內傳播:
HBV宮內傳播的機制:
1.胎盤途徑
2.PBMCs(外周血單核細胞)途徑:PBMCs提供的HBV-DNA可能是HBV母嬰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母胎細胞轉運)
3.生殖細胞轉運:此途徑并不是宮內感染的主要途徑。
胎盤途徑傳播方式:
1.妊娠晚期胎盤滋養(yǎng)葉細胞膜上產生P-C受體,其可與乙型肝炎病毒成分結合,以胞飲的形式進入胎盤細胞,但是胎盤細胞不含溶酶體,故不能將病毒成分殺滅,而是按濃度梯度以胞出的形式進入下一層胎盤組織內。
2.乙型肝炎病毒成分在胎盤各層組織的分布,由母體面至胎兒面呈濃度遞減趨勢。
3.合體細胞滋養(yǎng)層>細胞滋養(yǎng)層>絨毛基底層>毛細血管基底層>毛細血管上皮細胞
宮內感染臨床診斷指標:
1.新生兒生于HBV攜帶母親。
2.出生日,接種乙肝疫苗和HBIG前,采集外周血檢測到HBV**標志物(非臍血)。
3.持續(xù)存在3個月以上(以排除產道感染及一過性感染)。
在新藥取得成功之前,應用口服核苷(酸)類似物(NA)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簡稱...[詳細]
5月17日,在第十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上,我國香港大學司徒偉基教授交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