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癥(ICD-10: J47)
行肺段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復合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ICD-9-CM-3: 32.39/32.49/32.59)。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胸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1.臨床癥狀:反復咳嗽、咳膿痰、咯血,慢性感染或中毒癥狀。
2.體征:肺部感染較重者或咯血時,可聞及哮鳴音或濕啰音。病變累及雙肺時可有呼吸困難、紫紺,病程較長者可見杵狀指(趾)等慢性缺氧改變。
3.輔助檢查:影像學檢查顯示支氣管擴張的異常改變。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胸外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
行肺段切除術、肺葉切除術、復合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18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J47支氣管擴張癥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門診治療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5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糞便常規+隱血試驗、痰培養+藥敏、24小時痰量;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電解質、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電圖、肺功能;
(4)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片、胸部CT。
2. 根據患者病情可選擇的項目:葡萄糖測定、結核病相關檢查、纖維支氣管鏡、超聲心動圖、CTPA、心肌核素掃描、Holter、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心臟彩超、動脈血氣分析等。
3.術前呼吸道準備。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并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2.參考痰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應用抗菌藥物控制感染。
(八)手術日為入院≤6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雙腔氣管插管。
2.術中用藥:抗菌藥物。
3.輸血:視術中情況而定。輸血前需行血型鑒定、抗體篩選和交叉合血。
(九)術后住院恢復≤12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肝功能測定、腎功能測定、電解質、胸部X線片等。
2.術后應用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04〕285號)執行。視病情變化可延長抗菌藥物用藥時間及更換藥物種類。如可疑感染,需做相應的微生物學檢查,必要時做藥敏試驗。
(十)出院標準。
1.病人病情穩定,體溫正常,手術切口愈合良好,生命體征平穩。
2.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癥和/或合并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存在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進行相關的診斷和治療。
2.術后出現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臟功能衰竭、肝腎功能衰竭、支氣管胸膜瘺等并發癥,需要延長治療時間。
二、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癥(ICD-10:J47)
行肺楔形切除/肺葉部分切除術/肺葉切除/全肺切除(ICD-9-CM-3: 32.39/32.49/32.59)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18天
點擊下載: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支氣管擴張癥外科治療臨床路徑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