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資料:患者,祝某某,女,51歲,干部。
主訴:乳房腫塊疼痛10月。
病史:患者10月前與其愛人爭吵后,出現左乳外側局部疼痛,皮膚無紅腫,未予治療,3月前感左腋下腫痛,腋窩皮膚變紅,到陜西嵐皋縣中醫醫院求診,經乳房B超檢查后診斷為乳腺增生。給予維生素E100毫克口服,1日3次,服后左腋紅腫消退,疼痛不減,延續數月。10天前又因與其愛人生氣后出現右腋及右乳出現腫脹疼痛。
檢查:一般情況尚好,神清合作,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皮膚鞏膜無黃染,表淺淋巴結未觸及,兩乳房腫脹疼痛,左乳外側及右乳外側均可捫及杏仁大小腫塊數十枚,在兩腋、兩乳外側及兩乳頭處呈陣發性疼痛,喜暖、得揉按則舒,每因勞累氣怒時加重、心、肺、肝、脾正常,舌淡紅,苔白膩,脈沉弦。
診斷:中醫:乳癖(肝郁痰凝);西醫:乳腺增生。
治療取穴:膻中、太沖、乳根、脾俞、屋翳。脾俞、太沖、膻中、平刺;乳根、屋翳直刺;兩側乳房腫塊處采用“五虎擒羊法”,即腫塊正中直刺15~20毫米,4周均勻針刺4針,針尖朝向腫塊斜刺,行瀉法,每隔5分鐘行針1次,留針30分鐘。采用上述方法治療2次后兩乳腫痛緩解,經1療程治療已基本無疼痛。第2療程后,雙乳房無壓痛,腫塊基本消失,但仍可捫及條索狀物。再治療2療程,雙乳柔軟如常人。
乳腺增生病為婦女常見病,尤以中年婦女為多見,臨床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房疼痛,并出現腫塊,乳痛和腫塊與月經周期及情志變化密切。本病病機主要與肝、胃功能有關,故在治療上以疏肝理氣為主,以和胃健脾為輔,膻中為氣之會,又名上氣海,取以調氣,屋翳、乳根屬胃經,配合腫塊局部圍刺以發揮其活血、軟堅散結的目的。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