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汕頭大學獲悉,汕大醫學院腫瘤研究中心和附屬腫瘤醫院科研團隊首次在食管癌中發現具有標志特征的嵌合RNA。
據課題組負責人張灝教授介紹,融合基因及其產物在腫瘤診斷和靶向治療中的作用日益凸顯。而此前在食管癌中尚未有這方面的研究報道。張灝教授回國后針對國內特別是當地食管癌高發并且無理想分子標志物和治療靶點的特點,開展了從食管癌分子機制到轉化的研究。課題組根據前期轉錄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篩選出一批在食管癌中異常表達的嵌合RNA。進一步分析發現了在食管癌標本和細胞中特征性表達的嵌合RNA GOLM1-MAK10。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RNA不是染色體轉位所致的融合基因產物,而是由不同染色體上各自的RNA在轉錄水平切割和錯讀所導致的嵌合RNA。大樣本檢測分析發現這種嵌合RNA與食管癌惡性進展高度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一嵌合RNA可以翻譯成分泌性蛋白產物并可以在細胞分泌液中檢查到。這一發現為食管癌發病和進展提供一個新的層面分子機制。
其轉化的意義不僅在于可以用常規的方法在RNA和蛋白水平檢測這一標志物,而且類似于融合基因可以做為分子治療靶點。這一成果發表在國際癌癥學術期刊《Oncotarget》上。這項課題是和美國Baylor Medical College(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
鑒于食管癌預后非常差,目前尚無早期篩查診斷標志物和理想分子治療靶點,課題組將對這種嵌合RNA的功能,以及作為食管癌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和治療靶點的臨床轉化進一步研究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