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猩紅熱發病數走高,昨天更出現第二宗猩紅熱死亡病例,引發市民關注。據廣東省衛生廳通報顯示,今年頭五個月全省猩紅熱的報告病例數相當于去年全年的1.98倍,遠高于去年同期。省疾控專家昨天指出,廣東近三年未出現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今年尚未出現重癥患者,市民無需憂心。
廣東共發生猩紅熱483例
根據廣東省衛生廳傳染病發病情況通報,今年前五個月,廣東共發生猩紅熱483例,是去年同期76例的六倍多,超出去年全年全省報告病例243例近一倍。
今年3月份廣東猩紅熱發病例數為72例,4月份則猛增到175例,5月份為155例。
“今年粵港澳地區的猩紅熱疫情都比往年明顯上升,廣東的病例報告數超過前三年。”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長何劍峰昨天表示,猩紅熱被我國列入乙類傳染病,是重點監測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不過,和手足口病相比,該病的人群發病率較低,治療效果也比較好。監測結果顯示,近三年來,廣東尚未發現重癥、死亡病例和聚集性比例,今年報告的病例多屬于散居在家的患兒。
猩紅熱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39攝氏度以上高燒、扁桃體發炎、淋巴結腫大、全身鮮紅皮疹為特點,發病初期患兒舌尖**紅腫肥大,被稱為“草莓舌”。
應讓孩子注意個人衛生
何劍峰表示,猩紅熱主要襲擊5歲以下兒童。今年廣東報告的病例中,四歲以下兒童約占五成,中小學學生則占兩成,成人患者很少。目前,猩紅熱并無疫苗可預防,但抗菌素對其療效明顯。
何劍峰建議,家長應讓孩子注意個人衛生,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燒、喉嚨痛、舌頭明顯變紅、四肢和頸部出疹、皮膚粗糙等癥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