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由廣東省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中山大學腫瘤防止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上,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腫瘤基因組學核心實驗室主任張微透露,由美國發起的癌癥基因組圖譜研究計劃,已成功繪制出卵巢癌和神經膠母細胞瘤的基因組圖譜。未來5年,結腸癌、乳腺癌、白血病、子宮癌等全球25種最主要癌癥的基因組圖譜將陸續被描繪出來,數據將可供各國科研人員共享。
國際癌癥基因組計劃(ICGC)是一個由英、美、中等多國科學家參與并分工合作的科研項目,其目標是在2020年前找到所有導致細胞癌變的基因。其中,由美國國家癌癥和腫瘤研究所、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發起的癌癥基因組圖譜計劃(TCGA)于2005年啟動,項目選擇在西方國家死亡率較高的卵巢癌和神經膠母細胞瘤作為首批全基因組特性分析的2種腫瘤類型。
張微指出,TCGA計劃試圖通過應用基因組分析技術,采用大規模的基因組測序,將基因組變異圖譜繪制出來,并進行系統分析,找到所有致癌和抑癌基因的微小變異,了解癌細胞發生、發展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取得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最后可以勾畫出整個新型“預防癌癥的策略”。就具體參與的卵巢癌項目,張微介紹,科學家共檢測出了250多個卵巢癌樣本數據,同時從卵巢癌癌癥基因圖譜中獲取并建立了一個能預測化療反應的基因表達模型,這一模型在一個澳大利亞卵巢癌家系得到有效驗證。
據了解,30多年來,科學家已在人類基因組的2.3萬個基因中發現了350多個與癌癥有關的基因。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