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在線發表在《Am J Gastroenterol》雜志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克羅恩病(CD)而并非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的患癌風險顯著升高。
據一項大規模人群研究結果顯示一些腸外腫瘤的發病風險呈顯著升高趨勢并且易受人口及環境等因素影響。
目前對于炎癥性腸病(IBD)患者腸道及腸外腫瘤發病風險的相關研究主要針對入院患者,為評估普通人群中炎癥性腸病患者的腫瘤發病風險,還需要開展更多的大規模人群研究。為此來自丹麥的研究者進行了該項以人群為基礎的研究。
在這項最新的前瞻性研究中,研究者評估了1437名非潰瘍性結腸炎及774名克羅恩病患者的腫瘤發病風險,研究對象主要包括來自從1978年至2002年就診于丹麥某地區的七家當地醫院并被診斷為炎癥性腸病的患者。
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與克羅恩病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15年和14年。結果顯示,腫瘤發生風險僅在克羅恩病患者(標化發病比為1.55)中有所升高,在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未見明顯升高。男性克羅恩病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升高(SIR為2.43,95%的置信區間,1.05-4.78),此外在吸煙的克羅恩病患者中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也呈上升趨勢,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無明顯升高。
隊列研究的所有患者中僅有兩人發生了小腸腫瘤(SIR為15.18,95%置信區間,1.84-54.78),這遠遠低于此前預測的0.13的發病率。至于其他腸外腫瘤的研究結果如下: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前列腺癌(SIR,1,82)的發病風險升高,克羅恩病患者肺癌(SIR,2.13,在女性患者[SIR, 3.40]和吸煙患者[SIR, 3.02]中較為顯著),子宮頸不典型增生(SIR, 1.65,在0至19歲發病者[SIR, 2.52],吸煙患者[SIR,2.15]及服用硫唑嘌呤者[SIR, 2.47]中較為顯著)及淋巴瘤(SIR, 3.01,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SIR, 3.43])的發病風險均升高。硫唑嘌呤的使用與淋巴瘤發病風險升高無關。
上述研究結果與此前丹麥開展的一項大規模人群研究中非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無明顯升高的結論一致。除此之外,還需要關注一些可能出現其他腫瘤發病風險升高的炎癥性腸病患者。相關研究結果為克羅恩病患者需強制戒煙又添了新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