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曾藝團隊在最新研究中首次發現乳腺中的多能干細胞,從而“刷新”了乳腺干細胞性質的現有理論,奠定了乳腺癌干細胞治療應用的基礎。10月19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成年人的很多器官中存在干細胞,也稱組織干細胞。干細胞流失會導致退行性疾病,表現為器官退化、過早衰老等;而過度增殖及病變又會引發腫瘤。乳腺干細胞的病變極有可能是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尋找乳腺干細胞并了解其特性,既是關鍵的科學問題,又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有助于創新性地開發針對干細胞的藥物靶點治療。
據介紹,研究人員通過篩選找到了干細胞特異的表面標記,并采用乳腺干細胞移植技術以及在模式動物體內對干細胞進行譜系追蹤的方法,發現成體乳腺器官中存在未分化的干細胞。研究表明,這些“奇異”的干細胞特異性地表達蛋白C受體基因,并且具有多潛能性,能在乳腺發育過程中分化形成所有的乳腺細胞類型。該發現“刷新”了目前關于乳腺干細胞單一分化潛能性質的理論,并為進一步探討乳腺癌細胞的起源及其與干細胞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由于新發現的乳腺干細胞標記是細胞膜表面受體,針對該受體設計的藥物不需要進入細胞內就能起作用,因此它將是理想的藥物靶點,有望治療由于細胞病變引起的以及采用現有療法無明顯療效的乳腺癌患者。”曾藝表示。
相關閱讀:
殷詠梅教授談肥胖對早期乳腺癌的影響
依西美坦與他莫西芬治療絕經前HR+乳腺癌療效比較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