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會雜志》5月21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表明,抗生素處方率在急性支氣管炎患者中應為零,但近幾年雖然相關部門做了很多工作,該處方率仍然在70%左右高居不下。而且在這段時期內該處方率還在增加。
急性支氣管炎是一種病程不到3周的以咳嗽為主的呼吸道疾病。40多年來,各種試驗顯示,抗生素對這種疾病無效。盡管這樣,在1980年至1999年間,美國的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率仍為60-80%.在過去的15年間,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領導了各種措施以減少針對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根據文章的背景資料,自2005年以來,醫療保健有效性數據和信息集(HEDIS)檢測已經提出,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率應為零。
波士頓市布里格姆與婦女醫院的Michael L. Barnett, M.D. 及 Jeffrey A. Linder, M.D., M.P.H.對1996-2010年間美國對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處方率變化進行了評估。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來自全國門診醫療調查及全國醫院門診醫療調查的資料;這些調查是按年度進行的,且具有全國代表性,其收集的是有關醫生、門診醫療常規和急診部門(EDs)以及病患層面數據,其中包括人口統計、就醫原因、診斷及用藥等的資訊。
研究人員發現,在1996 - 2010年記錄的符合納入研究標準的3153例急性支氣管炎就診案例中,抗生素總體處方率為71%,且該處方率在這段時間內有所增加。在急癥部門,抗生素的處方率呈現顯著的增加。醫師給36%的急性支氣管炎就診患者開出了廣譜大環內酯類藥物(這是抗生素的一個類型),從1996-1998年時有25%的就診患者獲得了廣譜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處方,而這個比例在2008-2010年時增加到了41%.35%的就診患者所得到的是其它類型的抗生素處方。
避免在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時過度使用抗生素應該是高品質醫療的一個最重要部分。檢測急性支氣管炎的抗生素過度使用并不難。醫師、衛生系統、支付方及病人應該進行合作以創建更大的問責能力并降低抗生素的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