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是一種常見不良事件,超過30%的懷孕會出現流產。有流產病史的女性是孕期再次流產的高危人群,并且容易合并其他孕期不良事件。盡管導致不良懷孕結局的病理生理機制并不清楚,但是低血流以及增加的炎癥反應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血流,降低生殖器官的炎癥反應,因此可能對于改善懷孕結局有所裨益。
盡管阿司匹林是否可以改善懷孕結局并不明確,但是臨床醫生會經常使用阿司匹林預防流產。阿司匹林可以改善體外受精女性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血管增生,因此早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改善懷孕結局。本項研究(EAGeR研究)旨在評估懷孕前期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可否改善孕期結局。
EAGeR研究為多中心、雙盲隨機對照研究。入選人群為就診于自美國4家醫學中心希望懷孕的女性,年齡18-40歲。入選人群的最初標準為此前有>20周的孕期流產史,擴大入選標準則包括有1-2次流產病史的女性。入選人群的懷孕時間以及流產時間沒有限制。
這些女性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試驗組用藥為低劑量(81mg)阿司匹林聯合葉酸,對照組為葉酸單一用藥。用藥時間超過6個月經周期,入選女性懷孕后,上述用藥將持續至孕期第36周。
共有1228名女性參與這項研究,最終1078例女性完成了本項研究,其中試驗組539人,對照組543人。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中,58%女性順利生產,對照組中這一比例為53%,P值為0.0984,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試驗組中,13%的女性患者流產,對照組中12%女性流產,P值為0.7812,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
最初入選人群中,試驗組中,62%的女性順利生產,對照組比例為53%,P值為0.046,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擴大入選人群中,試驗組中54%女性順利生產,對照組比例為52%。
兩組之間主要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低劑量阿司匹林與**出血有關,但是這一不良事件與流產無相關性。
本項研究結論如下,對于此前有1次或2次流產病史的女性,孕前開始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與女性最終分娩或流產并無顯著相關性。但是,對于此前在孕期20周內發生過1次流產的女性患者,孕前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者具有更高的生產率。不推薦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流產。
綜述
臨床診療中,阿司匹林經常被用于改善懷孕結局。此前已有很多研究對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預防流產進行評估,本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對此前這些臨床研究做一綜述。
盡管2012年的一篇綜述表明,肝素與阿司匹林聯合使用可降低既往有流產史(抗磷脂抗體相關)的孕婦流產率,降低幅度達54%,但是對于非抗磷脂抗體相關的孕婦,并未出現相似結果。
針對此前針對至少具有一次流產病史的女性(無抗磷脂抗體綜合征)的臨床研究,2009年的一篇meta分析(2篇臨床文章)進行了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這些女性患者并未從阿司匹林治療中獲益。由于納入的這兩篇文章,只有1篇是隨機對照研究,這篇meta分析的作者希望有更多大規模的隨機對照研究。
針對體外受精的女性受孕患者的一項述評顯示,使用阿司匹林組別與對照組之間的分娩率、懷孕成功率以及流產率之間并無顯著差異。此外,也有其他meta分析結果顯示,阿司匹林對于懷孕結局并無效果。但是,另外一項述評顯示,阿司匹林可改善體外受精患者的懷孕率,但是對于最終生產率并無影響。
我們利用pubmed, Cochrane Library數據庫,使用“aspirin”, “miscarriage”, “pregnancy loss”, 以及“pregnancy”等條目進行檢索,結果沒有發現針對無流產史(也無抗磷脂綜合征)人群的相關研究。
結論
對于具有1-2次流產史患者,孕前早期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并不增加生產率或降低流產率。但是卻有可能增加具有1次流產史患者的懷孕率。
我們的研究并不支持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減少流產風險。未來需要更多研究來調查低劑量阿司匹林對于懷孕的影響。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