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張奉春教授和張烜教授主持,國內9家風濕病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項臨床研究證實,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單用雷公藤多甙治療的效果不亞于單用甲氨蝶呤,雷公藤多甙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的療效顯著優于單用甲氨蝶呤。該研究論文近期發表于國際風濕病學界最權威的《風濕病學年鑒》(Ann Rheum Dis)雜志上。有關專家指出,這一研究結果或將從根本上改變國際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策略。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嚴重的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總患病人數估計超過500萬,如果不治療,致殘率將達70%。目前,國際上對此病廣泛采用甲氨蝶呤治療。
雷公藤長期以來被中醫用于治療關節疼痛和炎癥,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中國風濕病學之父、北京協和醫院張乃崢教授早在數十年前就積極倡導推廣雷公藤制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驗證據有良好的療效和成本效益比。但由于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統數據,其治療價值未能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
2012年年初,張奉春教授和張烜教授自籌經費,聯合國內9家風濕病研究中心開展雷公藤多甙和甲氨蝶呤對比治療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研究,對207名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進行了嚴格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經過24周的治療,單用雷公藤組取得55.1%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單用甲氨蝶呤組的46.4%,而甲氨蝶呤與雷公藤聯合用藥取得高達76.8%的治療有效率,且不同藥物組間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性差異。
美國梅奧診所首席風濕病學專家Eric L. Matteson說,這項研究發現(雷公藤多甙的)治療效果很明確,既值得深入研究,又具有發展前景。
了評估銀屑病關節炎(PsA)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及危險因素。研究人員進行...[詳細]
皮膚癌患者體表的癌細胞正在如何變化?要是能直觀地看到這些“原生態”癌細胞就好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