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樣支氣管炎(asthmatoid bronchitis)是一臨床綜合癥,泛指一組有喘息表現的嬰幼兒急性支氣管感染。肺實質很少受累。其中部分病兒可發展為支氣管哮喘。
1.感染因素 多種病毒和細菌感染均可引起。較常見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體等。大多數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礎上并發細菌感染。
2.解剖特點 嬰幼兒的氣管和支氣管都比較狹小,其周圍彈力纖維發育完善,故其粘膜易受感染或其他**而腫脹充血,引起管道狹窄,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從而產生喘鳴音。
3.過敏體質因素 嬰幼兒患病毒感染者甚多,僅一小部分患兒呈喘息樣支氣管炎表現,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個別中所產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變和臨床表現,與機體內在因素密切相關,如近年發現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樣支氣管炎患兒出現特異性IgE抗體,其鼻咽分泌物中組織胺濃度明顯高于同樣感染而無喘息表現的患兒。其親屬往往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哮喘等變態反應性疾病史,約30%左右的患兒曾患濕疹,測血清SIgE含量常見增高。
顯示特點如下:①發病年齡較小,多見于1~3歲小兒。②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有低度或中度發熱,僅少數病兒出現高熱。呼氣時間延長、伴有哮鳴音及粗濕啰音,喘息無明顯發作性。③經治療后,在第5~7天上述癥狀減輕。④部分病例復發大多與感染有關。⑤近期預后大多良好,到3~4歲時復發次數減少漸趨康復。但是有部分病例遠期后發展轉為支氣管哮喘。北京兒童醫院于1987~1989年對594例喘息性支氣管炎進行了4~21年回顧性追蹤,結果41%轉為哮喘,其中618%已經痊愈,尚有38.2%仍有哮喘發作。有過敏史、嗜酸細胞較高以及血清IgE升高者,往往發展為支氣管哮喘癥。根據天津醫學院兒科等單位(1989)對146例喘息樣支氣管為與支氣管哮喘是同一疾病,因為兩者的遺傳史、過敏史、血清 IgE及肺功能均甚相似。西安醫科大學兒科(1988年)也認為對3歲以下不明原因的反復喘息兒應考慮為嬰幼兒哮喘,它與兒童哮喘可能是一種病在兩個年齡階段的不同表現。1988年全國小兒哮喘會議提出評定嬰幼兒哮喘的診斷標準(計分法):凡年齡<歲喘息反復發作者計分原則:①嬰幼兒患毛細支氣管炎或喘息樣支氣管炎后,反復喘息發作≥3次者2分,②肺部出現哮鳴者2分,③喘息癥狀突然發作1分,④患兒有其它過敏史1分,⑤一、二級親屬中有濕疹、皮炎或哮喘患病史1分。以上總分>5分者診斷嬰幼兒哮喘,喘息發作只2次或總分≤4分者,初步診斷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并繼續追蹤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