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稱漏肩風、凍結肩、五十肩,是肩部受涼或外傷后引起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軟組織的慢性退行性病癥,早期表現為疼痛,后期以活動受限為主。多發于50歲左右的患者,尤以女性為多。中醫認為本病發病原因多為年老體弱,肝腎虧損,氣血不足,以致筋失濡養,關節失于滑利,加之風寒濕邪乘虛侵入致使寒凝筋脈,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引起局部疼痛及活動障礙。少數患者可因外傷而誘發,如肩關節周圍骨折若固定時間太長,或在固定期間不注意關節功能鍛煉,亦可發生本病。本文簡要介紹中醫綜合療法治肩周炎。
肩周炎采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方法有手法推拿、練功、內外用藥、針灸、小針刀等。
手法推拿:患者坐位,先采用捏搓手法,約10~15分鐘,接著在肩髃、肩髎、巨骨、肩內陵、天宗、曲池等穴位用拇指指腹作按、掐、揉手法,然后用分筋手法推按肩關節周圍的筋絡,最后以肩關節為軸心,采用牽引、抖動、環繞、捋順、歸擠、順散手法。
練功或功能鍛煉:可做肩外展、前屈、后伸、旋后等動作,如“彎腰畫圈”、“上肢回環”、 “手指爬墻”、“手拉滑車”等方式,活動時要用力,以感到疼痛為宜,以防再粘連和促進功能恢復。
內外用藥:治宜祛風散寒、活血通絡、補益氣血。內服可選用中成藥小活絡丹或以獨活寄生湯煎湯內服;外用跌打風濕膏、云南白藥膏。
針灸:基本穴位可取肩髃、肩前、肩貞、條口、壓痛點;配穴孔最、地機、手三里、陽陵泉、支正、承山。
小針刀:選擇肩前側、外側、后側三個部位痛點進針,疏通經絡,剝離粘連,達到通則不痛之效。
筆者體會,以上方法可選擇2~3種綜合運用,才能取得良好療效。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