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黃忠課題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成功建立了可用于評價抗手足口病毒疫苗和藥物有效性的動物模型。相關研究論文已在線發表于《抗病毒研究》。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兒童傳染性疾病。近年來,手足口病在我國廣泛流行,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隱患。CA16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感染CA16的兒童可能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甚至死亡。建立可用于評價CA16疫苗和藥物有效性的動物模型對于開發CA16的預防性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在研究員黃忠的指導下,博士后劉慶偉和博士生石金平等,嘗試利用新生小鼠建立CA16感染的動物模型。研究人員將CA16病毒接種到新生小鼠腹腔內,7天后小鼠出現癱瘓等神經系統并發癥并死亡,這表明感染小鼠腦部神經元已受損。各組織的病毒載量分析顯示,感染早期(3——6天)CA16病毒在肌肉組織中大量**,感染9天時病毒主要聚集在腦組織中,這提示CA16病毒具有神經嗜性。研究還發現CA16感染病癥與小鼠日齡相關:日齡增加,病毒感染的臨床癥狀減輕,不同CA16毒株對小鼠的致病力也有差異。同時,研究人員利用該模型評價抗CA16單克隆抗體的體內治療效果,發現在致死劑量病毒感染小鼠1天后注射抗CA16單克隆抗體,具有100%的治療效果。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