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科用藥的原則
1、選擇合理藥物
在用藥之前必須進行正確的診斷,確定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兒科常見的病毒性感染有水痘、病毒性腸炎和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這些疾病各自有特異性癥狀與體征。對細菌感染者應掌握所用藥物的適應癥、劑量、用藥途徑及藥物的不良反應。在使用藥物時應遵循“可用一種藥物治療時就不用兩種藥物”的原則。
2、選擇合適劑量
劑量選擇不當是兒科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另一主要因素。許多藥品沒有小兒專用劑量,普通常用的方法是由成人劑量來換箅,多數仍按年齡、體重或體表面積來計算小兒劑量,這些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可根據具體情況及臨床經驗適當選用。
3、選擇給藥途徑
給藥途徑由病情輕重緩急、用藥目的及藥物本身性質決定。
①能口服或經鼻飼給藥的小兒經胃腸道給藥安全。
②皮下注射給藥可損害周圍組織且吸收不良,不適用于新生兒。
③由于兒童皮膚結構異于成人,皮膚黏膜用藥很容易被吸收,甚至可引起中毒,體外用藥時應注意。
4、選擇合適劑型
目前,兒科藥物劑型改革方向主要有: ①研制口服制劑來替代一些注射劑,原則上要求能夠口服給藥的就不需要進行注射治療;②開發多種口服制劑(如滴劑、 混懸劑、咀嚼片和泡騰片等〉并改善口感,方便患兒服用;③研制緩釋制劑,減少服藥次數和服藥天數,提髙小兒用藥依從性。
二、兒科藥物的合理應用
1、抗生素類藥物
感染性疾病是兒科最常見的疾病,治療的關鍵是針對病原菌選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應用。在應用抗生素時應在病原學診斷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盡量選用窄譜、低毒的藥物來完成治療。如需聯合應用,應以療效好、副作用小為原則,為防止累積毒性作用,嚴禁聯合使用對同一器官均有毒性的抗生素,如頭孢唑啉與丁胺卡那霉索都 具有較重的腎毒作用,應盡量避免聯合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為半衰期快速消除類抗生素,這類抗生素由于在體內消除快,欲維持合適的血藥濃度及給藥次數,應每日2-4次。喹諾酮類(如環丙沙星〉、四環素類(如土霉素)不宜應用,對于氨基糖苷類及磺胺類等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應慎用。長期使用廣譜抗菌藥物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如消化道菌群失調可以引起腹瀉、便秘等,嚴重者可以引起全身真菌感染。
2、解熱鎮痛類藥物
目前適用于小兒的解熱鎮痛藥品種及劑型相對較多,各種退熱藥成分不同,但其藥理作用基本相同,只要一種足量即有效,沒有聯合用藥的必要。布洛芬等制劑因其療效好、副作用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是目前應用最廣的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易誘發兒童哮喘,誘發胃腸道黏膜損害等,劑量過大引起出汗過多而導致患兒體溫不升或虛 脫,故應慎用。
3、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類藥物
很多家長及部分醫生認為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類藥物可以長期、無條件使用,因此經常給孩子服用一些諸如某些鈣制劑、鋅制劑、氨基酸制劑、多種維生素制劑等藥物。其實服用此類藥物治療要根據身體的需要,若濫用或過量地長期使用會產生不良反應,如維生素D過量的使用可致使體內維生素A、維生素D濃度過高,出現高鈣血癥。對于新生兒,不宜長期使用維生素K,否則易引起高膽紅素血癥。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