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嬰幼兒死亡的人數大約為900000人,其中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我國,0~2歲以內的嬰 幼兒人數約為4000萬人(含新生兒),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人數的1/4,是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感染從無癥狀、輕微發病到嚴重發病,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腸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輪狀病毒胃腸炎的癥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色水樣腹 瀉,癥狀可持續3~9天。 對于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目前缺乏特異性有效治療方案,一般的抗病毒治療無明顯效果,而抗生素治療反而會加重疾病進展。因病毒感染為一自限性疾病,目前常規 治療為糾正電解質紊亂、防止脫水、避免合并其他感染等對癥治療。孟加拉國達卡腹瀉疾病國家研究中心的Shafiqul A Sarker等人評估了一種來源于美洲駝抗體重鏈片段的蛋白叫做抗輪狀病毒蛋白(ARP1),經隨機對照實驗證實該蛋白可改善男性嬰兒感染輪狀病毒后腹瀉 的嚴重程度和病程,該結果發表在2013年8月預計出版的Gastroenterology上。
圖1. 實驗流程圖
作者進行的一項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實驗,包括176名年齡為6-24個月的男嬰,經達卡醫院診斷均為重度輪狀病毒感染相關腹瀉患兒?;純罕浑S機分為2組,一組給予口服抗輪狀病毒蛋白(15-30mg/kg/d,n=88),另一組給予安慰劑麥芽糖糊精(n=88),給藥時間最長為5天。初級結果評估為腹瀉的嚴重程度、腹瀉的病程長度以及大便排出輪狀病毒。次級結果評估為需服用口服補液鹽溶液、嘔吐的嚴重程度以及血清中檢測輪狀病毒特異性IgA的水平。
研究發現在僅存在輪狀病毒感染的患兒中,安慰劑組(n=63)累積糞便排出量為305.47g/kg(體重),服用抗輪狀病毒蛋白組累積糞便排出量為237.03g/kg(n=61)。(差異68.44g/kg或22.5%,95%可信區間為18.27-118.59g/kg,P=0.0079)。與安慰劑組相比較,在口服抗輪狀病毒蛋白組中糞便排出比率明顯降低(61%,P=0.002)。在其他評估指標及合并其他感染存在的情況下,口服抗輪狀病毒蛋白組與安慰劑組并無顯著差異。口服抗輪狀病毒蛋白未發現任何副作用。
在這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實驗中證實抗輪狀病毒蛋白可以減少重度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腹瀉男性患兒的糞便排出量。
長期以來,人類得以生存往往會面臨高水平的基因突變,而這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所...[詳細]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并發癥之一。布**是一具有高效局部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