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2月19日的《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報道,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近5000名試驗參與者中,至少在10年的時間里經常性地服用阿司匹林與新生血管性、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AMD)風險的小幅,但卻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的增加有關。
麥迪遜的威斯康星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的Klein及其同事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檢查服用阿斯匹林與和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使用的數據來自Beaver Dam Eye Study,這是一項在威斯康星州開展的基于人口的,對年齡相關性眼疾的縱向研究。在一個為期20年的時段中(1988-1990年至2008-2010年),研究參與者每隔5年會做一次檢查。研究參與者(n=4926)在進入研究時的年齡為43-86歲。在接受隨后的檢查時,參與者會被問及他們是否會超過3個月每周至少2次經常性地服用阿司匹林。隨訪的平均時間為14.8年。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不同類型的AMD(早期、晚期及2種晚期AMD的亞型[即新生血管性AMD及單純性地圖樣萎縮])的發病率進行了測量。
在這項研究的過程中,早期AMD有512個新診斷病例,晚期AMD有117個新診斷病例。研究人員發現,在視網膜檢查之前10年經常性地服用阿司匹林與晚期AMD有關(經年齡及性別校正的發病率:服用阿司匹林者為1.8%vs.非阿司匹林服用者為1.0%)。在檢查其與晚期AMD亞型的關系時,新生血管性AMD與服用阿司匹林有顯著的關系(經年齡和性別校正的發病率:服用阿司匹林者為1.4%vs.非阿司匹林服用者為0.6%),但純粹地圖樣萎縮則不然。視網膜檢查前5年或10年服用阿司匹林與早期AMD的新診斷的發病率沒有關系。
作者研究發現,經常服用阿司匹林與新生血管性AMD的發病率之間有著小幅但具有統計學顯著意義的關系是一致的。如果獲得證實,定義因果機制可能對研發阻斷這種作用的方法從而在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尤其是那些為了預防CVD的人中防止或延緩新生血管性AMD的發生是重要的。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