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屬“胰脹、胃脘痛”等范疇。初因暴飲暴食、大量飲酒等引起脾胃受損,濕熱內蘊。濕熱與食滯積于腸道成陽明腑實,諸邪犯胰,損傷胰腺,即發為胰脹;濕熱薰蒸肝膽,膽汁外溢可形成黃疸,膽內濕熱亦可橫逆犯胰,使胰受損,發為胰病。胰腺受邪日久不愈或反復發作,必然入絡而導致氣滯血瘀,最終濕熱、痰濁、食、毒、瘀等邪共存而纏綿難愈,又每因過食肥甘或飲酒或情志不遂而加重或復發。
腹痛為本病最常見癥狀,不論感邪,停食,濕熱,還是肝郁,多于氣滯有關。因此我常取枳實、元胡等行氣止痛。經驗證,效果顯著。對急性發作而腹痛劇烈的病人,可以暫加大黃來通腑泄濁。待癥狀減輕去之。邪毒蘊胰,可導致脾失健運,從而腑氣不宣,飲食停滯,故有腹瀉不消化食物癥狀,由于胰腺分泌功能障礙,對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見脂肪瀉及肉質下泄,這些都應屬于肉食積滯。治療自當消食導滯為主,生山楂善消油垢之積,凡肉食積滯,用之最宜,對于此證,自為首選。
嗜酒病人,通常脾胃受損,升降失常,濕熱內生,濁毒充斥中焦。胰腺位居中焦,故易受累而發病。西醫也認為酒精中毒是本病的病因之一。針對這個情況,我通常會在辯證用藥的基礎上選加葛根、大黃、生甘草等來解酒毒。葛根性升,能助脾升發清陽之氣,同時又善解酒毒,解痙。大黃性降,善蕩滌積垢,泄熱排毒,藥理學證明有抗感染、保護胰腺、利膽、降低內毒素等作用。葛根與大黃同用,可以使脾胃氣機得調而清升濁降,濕熱濁毒得泄而邪祛毒清。甘草乃解毒圣藥,除解酒之外,還可以抑菌。本病感染多于膽囊炎傳播所致,且證型多屬濕熱,故可選蒲公英、梔子等清濕熱,抑菌,以膽胰同治。諸邪久居,或氣機不利,或邪熱熏蒸,或痰濕食阻,皆可導致瘀血內停,胰腺炎反復發作日久,致使組織破壞,后期胰腺質堅呈結節狀,廣泛纖維增生,以及有鈣化或囊腫形成,這可被視為久病入絡導致的瘀血證。治療時可選蒲黃、五靈脂來活血化瘀。若有必要可以加穿山甲消腫搜邪,散結通絡,或加鱉甲軟堅散結,逆轉纖化。活血可以改善微循環,增加胰腺血液灌注量,從而推陳致新,加速疾病痊愈。
分型:
1、脾胃積熱:腹部脹痛,拒按,惡心嘔吐,口干,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燥,脈數。用藥可選蒲公英、梔子、黃連、大黃等。
2、肝膽濕熱:胃脘連脅疼痛,厭食油膩,惡心欲嘔,口苦,身困倦怠或有黃疸,舌苔黃膩,脈滑數。用藥可以選梔子,龍膽草、茵陳、黃芩等。
3、脾虛食滯:脘悶,納呆,食后飽脹不適,腹瀉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面色萎黃,身體瘦弱,倦怠乏力,舌淡胖,苔白,脈弱。用藥可選人參健脾丸加減。
4、瘀血內停:脘腹痛痛劇烈,部位固定,入夜尤甚,脘腹或左脅下有痞塊,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澀。用藥可以選蒲黃、五靈脂、三七、穿山甲等。
保養:
1、戒酒,少吃肥甘,避免過飽。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郁悶或暴怒。
3、若患有膽囊炎或膽結石,應積極治療膽病,以免再度拖累胰腺。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