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壺的壺蓋上有個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則壺內的水就倒不出來了,這時把壺蓋打開,就可水流如注了。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個蓋子,所以中醫又稱肺為“華蓋”。上面的蓋子塞緊了,上下氣機不調暢,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體外,從而形成水腫、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閉塞之癥。所以只要宣通肺氣,肺氣肅降,氣機通暢,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順。這種治療方法被稱為“提壺揭蓋”之法。
“提壺揭蓋”是朱丹溪創制之法,取“以升為降”之意。常用于氣虛升降失司,小便不通之證。藥用人參、白術補益中氣,升麻升提氣機;服后再取吐,使氣機通暢,以下小便。本人借喻此法治療大便秘澀,常收佳效,現舉驗案一例。
王某,男,40歲,2011年1月初診,自述無明顯誘因致便秘,3日未解,雖虛坐責努,終不能排除糞便。輾轉反側,終日不安,為此痛苦異常。診見面蒼神悴,煩躁不安,舌質稍紅,苔白黃,食納無味,脈搏有力。此腑實結滯,壅塞谷道,艱滯擠塞,糟粕不能下,氣機不能通,故見證如此。組方:黃芪1克,升麻10克,黨參10克,厚樸60克,枳殼30克,大黃20克,芒硝20克,郁李仁10克,木香15克,檳榔10克,陳皮10克,白術15克。兩服,每日一服,水煎服。中洲結塞,盤根錯結,欲使大便之通,決非易事,以升降并用,開擴同方,以求其效。方中黃芪、升麻、黨參補氣以升提,欲降先升;厚樸、枳殼氣雄橫擴,寬腸以動膈,使糟粕離孤,內應既絕;木香行氣、檳榔破滯、陳皮寬中和胃、白術健脾化痞;郁李仁潤燥,大黃、芒硝攻下通便,服藥一劑,便通脹除,再服一劑,至今未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