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可發于任何年齡,是40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另外,臨床上頸椎病有多種表現,其中頸源性眩暈最為常見。前不久,天津市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六成眩暈癥狀是由頸椎病引起的,這是因為頸椎病患者的病變部位容易發炎、水腫,引發腦供血紊亂,從而形成頸源性眩暈。具有關專家介紹,頸源性眩暈多數發病于中青年,青少年發病率也明顯上升,長期操作電腦者和司機發病率更高。患者常感眩暈、頭痛、惡心、嘔吐,可導致失眠、多夢、煩躁、記憶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耳鳴、復視、血壓異常波動,誘發腦血栓、腦萎縮。
中醫認為,眩暈多為肝陽上亢,氣血虧虛,腎精不足,痰濁中阻所致,當以平肝潛陽、益氣養血、補益肝腎、燥濕化痰為治。中醫中藥以活血通絡為主,如頸復康顆粒、川芎嗪、丹參等,可口服或靜滴。
頸復康顆粒主要藥物有黃芪、黨參、白芍、丹參、川芎、桃仁、紅花、花蕊石、王不留行、乳香 、沒藥、土鱉蟲、地龍、威靈仙、秦艽、羌活、葛根等。其中黃芪、黨參、白芍合用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即可以扶助正氣,又可以達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其中丹參、川芎、桃仁、紅花、花蕊石、王不留行、乳香、沒藥等諸藥配伍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尤其是方中的川芎,可活血行氣“上達巔頂,下通血海,中開郁結”,充分保障大腦的血液供應。丹參為常用的活血化瘀類中藥,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顯著,故中醫素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養血安神之功效。其有效成分水溶性酚酸類具有較強的擴張冠脈血管、降血脂、降血液黏度、抗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對缺血性心臟病可以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由于丹參有調經活血、祛淤生新、清心除煩的功效,有關藥學專家將此描述為“降而行血,由熱而滯者宜之”。可見,現在兩藥聯用,有“珠聯璧合”之效。所以,頸復康顆粒治療頸性眩暈有很好的療效。
這里需要提示的是,眩暈的癥狀緩解后,患者的生活要有規律,睡眠應充足,避免疲勞、過度緊張、感染發熱、受涼感冒等。飲食要有節制,進餐應有規律,特別對那些低血糖病人,更應注意。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加強體質訓練,如慢跑、打太極拳等。
(王金山 安徽省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