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14個月,2011年3月11日初診。其母代訴:近2個月來,患兒每日排便困難,大便干結如羊屎,伴有腹脹不適。治療方法:患兒取仰臥位,充分暴露治療部位,穴取“腸三針”——天樞、關元、上巨虛。局部常規消毒后,選用0.25×25mm一次性無菌毫針。術者右手持針,以90°角對準穴位,如蜻蜓點水狀,依次快速淺刺,不施手法,不留針。治療一次,當日回家即大便通暢。后繼針2次,鞏固療效而愈。
按:嬰幼兒便秘屬中醫“大便難”范疇。病因很多,主要有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稟賦不足三方面。其病機主要是脾、胃、肝與腎功能失調,大腸傳導功能失常所致。“腸三針”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靳瑞教授的三針體系之一。由天樞、關元、上巨虛三個穴位組成。天樞屬足陽明胃經穴、大腸的募穴,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該穴有排便功能。關元為任脈穴、任脈與足三陰之會、小腸的募穴,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該穴有振奮腎氣及通便的功效。上巨虛為大腸經下合于胃經之下合穴,而合治內腑,故**該穴有通腑化滯功效。三穴合用共奏培腎固本,補益元氣,調理腸胃,通腑化滯之功?,F代研究表明:**可調節排便中樞的協調活動,增強胃腸(包括小腸、直腸)平滑肌的蠕動,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促進消化。本法簡便易行,安全,無不良反應,是治療嬰幼兒便秘的有效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