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眾多證據,包括動物實驗、人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組織病理學研究、臨床血脂檢測、流行病學研究、大規模臨床降膽固醇治療試驗等,都支持LDL-C是冠心病的致病性危險因素。人們不禁問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能否成為臨床血脂干預的另一個主要靶點?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證實,HDL-C每升高1 mg/dl,心血管風險降低2%~3%。
HDL可能通過膽固醇逆轉運、抗炎、抗感染、抗氧化等多種途徑影響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目前升高HDL的藥物有貝特類、他汀類、煙酸、膽固醇酯轉運蛋白(CETP)抑制劑等,其中CETP抑制劑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升HDL藥物,但是現有研究尚未發現其能帶來理想心血管獲益。而研究也發現,他汀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益處不來自HDL-C水平的升高。
2009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BMJ 2009,338: b92)上的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在校正LDL-C水平后,HDL-C水平與心血管疾病(CVD)風險無顯著相關性,而校正HDL-C水平后,LDL-C水平與CVD風險仍有顯著相關性。總之,目前的研究證據提示,單純提高循環中HDL-C的水平,不能降低冠心病事件、冠心病死亡和總死亡的風險。
進一步研究發現,HDL是一組異質性的顆粒,既可能發揮抗炎作用,也可能發揮促炎作用,關鍵取決于其轉運的物 質 。 回 顧 實 踐 ,目 前LDL-C仍然是血脂干預的首要目標,而他汀的主要獲益來自于降LDL-C,其最終目的是干預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心血管事件終點事件。
作者: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趙水平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