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硝酸酯類藥物用法及特點
⒈硝酸酯類藥物有幾種類型?
硝酸酯藥物主要是以下三種:硝酸甘油(GTN)、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痛ISDN)、單硝酸異山梨酯(ISMN)。亞硝酸異戊酯及戊四醇酯臨床上已基本不用了。這三種硝酸酯可制成不同的給藥途徑的劑型,以滿足終止和預防心絞痛發作的需要。
⒉通常有哪些給藥途徑?
通常有5種給藥途徑:
⑴舌下含片(GTN,ISDN):無肝首過代謝,作用快,急性期應作首選,作用時間短。
⑵口腔噴霧(GTN,ISDN):吸收面積大,作用更快。
⑶口服(ISDN,ISMN,GTN):硝酸甘油:生物利用度極低,普通制劑很少用于口服。偶見緩釋劑型。
硝酸異山梨酯:生物利用度為20%~30%,半衰期僅30分鐘,常有峰形作用(濃度很快升高后又很快下降,頭痛)。所以普通劑型如消心痛普通片效果并不理想。緩釋劑國外應用較多。
單硝酸異山梨酯:是ISDN的代謝產物,口服無首過代謝,生物利用度幾乎100%,半衰期4~5小時,普通制劑Bid服藥,緩釋劑型Qd服藥,是較理想的口服藥。
⑷靜脈(GTN,ISDN):無首過代謝,血藥濃度迅速上升,作用恒定,易于調節。
⑸皮膚(GTN,ISDN):無首過代謝,持續時間長,有油膏、貼膜、噴霧劑。
⒊單硝酸異山梨酯是較理想的口服制劑,是否有必要制成靜脈制劑?
ISMN無肝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100%,半衰期長達4~5小時,作用時間長,靜脈達穩態濃度時間長(24小時),常需彈丸注射,調整用藥較困難;另外5-單硝口服和靜脈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靜脈5mg/h靜滴4小時,起效落后于一次性口服20mg片劑。由此可見單硝酸異山梨酯靜脈給藥價值不大,而且不如硝酸異山梨酯和硝酸甘油靜脈制劑更能滿足臨床治療需要。
針對硝酸酯的耐藥性,有效的處置方法是什么?
(二)硝酸酯類藥物的耐藥性及處理
硝酸酯的耐藥性是硝酸酯治療中常出現的現象,診斷主要通過三個方面:臨床癥狀顯示原有的藥物劑量不足,需不斷增加硝酸酯的劑量才能維持原治療效果;通過運動試驗評價;血液動力學指標評價(RA壓,PCWP,SVR,體積描記器)。有關硝酸酯耐藥性機制研究較多,目前主要有三個學說:SH基耗竭;體液內分泌如RAAS系統反向調節;NO被氧自由基滅活(其中血管緊張素Ⅱ是重要的氧自由基生產者)。
減少耐藥性的產生主要有以下方法:小劑量使用,減少用藥次數,避免持續使用,提供8小時無硝酸酯的空白期。對于不同制劑又有不同方法。
口服:一日多次的藥物要偏時性服用(Bid: 早晨7~8AM,下午3~4PM 最后一粒不晚于6PM)或采用一日一次長效制劑。
靜脈:避免24小時持續用(危重例外)。
貼膜:貼用每天不超過16小時。
口含及噴霧:可正常使用。另外有研究提出使用ACEI(含SH基的更好)、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甲硫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供SH基治療)、卡維地洛(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耐藥性的產生。
(三)GISSI-3及ISIS-4的研究結果能否正確評判硝酸酯對缺血性心臟病長期預后的影響?
自80~90年代循證醫學概念引入臨床后,要求不單要看藥物的短期療效,更重要是要觀察其對長期預后的影響。硝酸酯的臨床治療作用很明確,那么長期治療結果又如何?
GISSI-3及ISIS-4研究未能顯示硝酸酯對缺血性心臟病長期治療有效,如何看待?
評價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對長期預后影響的試驗有:
⑴1991年的ISIS-4隨機開放試驗入選58050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分為三組,分別使用藥物:開搏通、單硝酸異山梨酯、Mg治療。觀察終點為死亡率及事件發生率;觀察時間為1年。結果未能證明單硝酸異山梨酯及Mg對預后有影響,為中性結果。
⑵1992年的GISSI-3隨機開放試驗入選18995名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分三組,分別使用藥物:賴諾普利、靜脈硝酸甘油及貼膜、安慰劑。治療6周并隨訪6月。觀察預后終點:生存率及左心室功能。未能證明硝酸甘油對預后有影響。
以上兩個試驗結果發表后,臨床上曾認為硝酸酯似乎并不是一個很滿意的藥物,短期治療有效,長期結果并未見好處,有一段時間曾在臨床上引起混亂。
最近針對這些問題有不少評論,也澄清了一些問題,Niemeyer M.G.(120 years of Nitrate Therapy,2000)和Teo K.K(AHJ 1999,138:400,Editorial)對上述試驗結果發表評論,其觀點總結有以下三點:
⑴GISSI-3及ISIS-4研究為非雙盲研究,影響了對比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
⑵有缺血癥狀的患者不可能作長期安慰劑對照研究。
服用安慰劑患者,由于目前無其他藥物可替代硝酸酯預防心絞痛發作,后期都使用了硝酸酯類藥物。因此,并非真正的安慰劑對照。
⑶觀察長期預后的臨床試驗中,硝酸酯藥物耐藥性的問題不能很好解決。
硝酸酯類藥物長期應用可產生耐藥性,臨床上通過改變用藥時間、劑量來解決耐藥性的問題。但臨床試驗中藥物用法、劑量固定,不可以隨意調整用藥劑量。長期固定劑量服用硝酸酯藥物,多數患者均耐藥,此與實際臨床應用完全不同。
由于目前臨床試驗不能解決雙盲、隨機和長期安慰劑對照及長期用藥耐藥性的問題,因此GISSI-3及ISIS-4不能正確評判硝酸酯對長期預后的影響。
臨床硝酸酯作為輔助藥物治療心力衰竭的臨床試驗結果如何,對我們有何啟示?
(四)臨床試驗是否支持硝酸酯作為輔助藥物用于心力衰竭治療?
⑴1986年V-HeFT Ⅰ隨機、雙盲研究,入選6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藥物為:肼苯達嗪+硝酸異山梨酯(H+I)、哌唑嗪、安慰劑,隨訪3年,觀察預后終點:死亡率。結果,H+I與安慰劑或哌唑嗪比較,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⑵1991年的V-HeFT Ⅱ隨機、雙盲研究,入選8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藥物:依那普利,肼苯達嗪+硝酸異山梨酯(H+I),隨訪2.5年。發現依那普利改善生存率優于H+I。聯合用藥物組對提高左室射血分數及運動耐量較前者更好。
⑶2001年Taylor等隨機、雙盲研究,入選1050例黑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藥物:肼苯達嗪+硝酸異山梨酯,安慰劑,隨訪3年,發現與單用標準療法者相比,硝酸異山梨酯和肼苯達嗪聯用使患者的總死亡率降低了43%,使心力衰竭首次住院率減少了33%,并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兩組患者很快就顯示出非常顯著的差異,因而該研究被提前終止。
在硝酸酯對慢性心力衰竭長期治療的研究中,做到雙盲、隨機和安慰劑對照。硝酸酯為慢性心力衰竭的輔助治療,改善心臟功能;對生存期的改善,硝酸酯和肼苯達嗪聯合用藥比安慰劑好,但不如ACEI。
當今,治療冠心病、急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沒有硝酸酯類藥物幾乎不可想象。在慢性心衰的治療中,它可作為輔助的血管擴張藥物。有研究發現硝酸酯藥物除可減少心梗的早期死亡率外,也可延緩心肌梗死后心衰的出現及進展。
許多與內源性NO相關的效應開辟了硝酸酯應用的新的適應癥,如: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與治療、微灌注損傷的調節。最近發現了NO的心外作用,如:阻斷痛覺系統、抑制腫瘤生長及可能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癥。隨著臨床研究證據的增多,硝酸酯藥物可能在醫學治療的各種領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本世紀硝酸酯藥物將仍然在醫學治療領域處于很高的地位。
課后小結:
·單硝酸異山梨酯是較理想的口服制劑,無需制成靜脈制劑;GISSI-3及ISIS-4試驗沒有解決雙盲、隨機和長期安慰劑對照及長期用藥耐藥性的問題,不能正確評判硝酸酯對長期預后的影響;臨床試驗支持硝酸酯作為輔助藥物用于心力衰竭治療。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