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恩駿,男,1953年生,漢族,貴州貴陽人,出生于中醫世家,現為貴陽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主任中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醫近40載,對內、婦、兒科疾病有較深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發表論文數十篇,主審《石恩駿臨證方藥經驗集》一書,編著《石恩權教授學術思想總結》。
烏頭活血頭痛湯組成 制川烏24克,當歸30克,細辛9克,甘草12克,延胡索9克,生石膏30克,川芎30克,羌活12克,白僵蠶12克,蜈蚣2條。
烏頭活血頭痛湯功效 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烏頭活血頭痛湯主治 血管神經性頭痛,癥見劇烈疼痛,有抽掣感,伴頭昏眩暈,情緒不安,失眠,舌淡紫苔白,脈弦澀。
烏頭活血頭痛湯用法 先加蜂蜜少許煮制川烏30分鐘后,下諸藥再煎30分鐘即可,每日分3次服,蜈蚣、延胡索為末,分3次溫開水吞服,每日1劑。
烏頭活血頭痛湯方解 本病病程長,發作急,疼痛較為劇烈,其發作常與缺氧環境及情緒有關。臨床雖有多種辨證類型,然寒邪與瘀血致腦部脈絡失和,經氣逆亂,是為最常見之病理。治宜祛風散寒,活血止痛。
方中制川烏擅逐深入腦絡之風寒濕邪,雖稍大劑量,然與蜂蜜同煮,則毒性大減,而其溫經散寒、破血滯積聚之力仍存,是本方不可缺之主藥;川芎辛溫祛風散寒止痛,辛香走竄,有通心腦瘀滯之專長;細辛、羌活皆具調氣之功,又可勝濕,引諸藥上行巔頂。細辛用9克之量并不為過,且用此劑量方可取效,細辛不可過錢之論實少依據,不必信之;當歸活血養血,可增川烏、川芎等藥化瘀止痛、祛風勝濕之力,且其潤澤之性,又可緩和諸藥辛竄太過之弊;白僵蠶祛風止痛;生石膏辛甘大寒,可防伏熱在里,即使無伏熱,石膏平降之性也可疏利巔頂之頭風,配諸辛熱藥有協同之用;蜈蚣祛風止頭痛,研末服之效果較好;延胡索辛香止痛活血。
烏頭活血頭痛湯加減 自感頭部熱痛者加菊花、黃芩、桑葉;肥胖多濕痰者,加蒼術、白術、茯苓、前胡;腎陽不足者,頭痛而畏寒,四肢不溫,脈沉細而緩,加熟地、山藥、枸杞子;懶言少氣者,加黃芪、人參;風寒痰瘀滯于腦絡,也令心腎不交而失眠,可加炒棗仁。(烏頭活血頭痛湯 何錢整理)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