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論壇推薦 > 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應用

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應用

2012-07-16 09:07 閱讀:6834 來源:姚蘭  責任編輯:潘樂樂
[導讀] 桂枝加附子湯出自《傷寒論》,由桂枝、白芍、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調和營衛、溫經復陽之功效。《傷寒論》認為該方適宜寒傷陽氣以強調扶陽,主治太陽病發汗太過,致表陽虛漏汗不止之證。據此,筆者將此方加味用于治療由陽虛所致的各種雜證,收

    桂枝加附子湯出自《傷寒論》,由桂枝、白芍、附子、炙甘草、生姜、大棗組成,具有調和營衛、溫經復陽之功效。《傷寒論》認為該方適宜寒傷陽氣以強調扶陽,主治太陽病發汗太過,致表陽虛漏汗不止之證。據此,筆者將此方加味用于治療由陽虛所致的各種雜證,收效頗佳,現結合案例介紹桂枝加附子湯的臨床應用如下。

    1.粘連性腸梗阻

    案例1:患者,女,15歲,2008年9月13日初診。患者2個月前行闌尾切除術,術后情況良好,未有感染等并發癥。10d前因腹部受涼出現右下腹部疼痛,陣發性加劇,伴四肢冰涼,面色發青,脈沉遲。查血常規:白細胞8.2×109/L,中性0.90,淋巴0.10。尿檢未見異常。B超腹部未見腫塊。診斷: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拒絕手術。中醫診斷:腹痛(脾陽虛損,積滯閉塞)。治以溫通脾陽、行氣導滯。處方:桂枝15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12枚,制附子10g,白豆蔻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3劑后,腹痛緩解,7劑后癥狀消失。

    按:粘連性腸梗阻是腹腔手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臨床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筆者臨證常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本病是因腹膜受到機械性或化學性或細菌性的刺激所致;另外,腸管運動機能失調、局部水腫,以及患者的機體素質問題亦是重要病因。

    如果患者飲食失節,又受到外邪侵擾,則會內虛外寒,脾濕積滯,氣滯血瘀,最終積滯閉塞,飲停腸間,變為腸粘連甚至腸梗阻。用桂枝加附子湯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機理是溫陽散寒、溫通經脈。桂枝湯溫通脾陽,有其獨到之處,桂枝配甘草溫養脾胃之陽;酌加附子、白豆蔻溫陽通絡。全方內可健脾胃,外可和營衛,既治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在溫而不燥。總以審證擇藥,增強原方功效為宗旨。

    2.圍絕經期綜合征

    案例2:患者,女,50歲,2009年7月20日初診。近1個月時時汗出,周身酸楚,時寒時熱,心悸,易于疲倦,近半年來每次月經提前1周。查: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54pmol/L,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水平升高。診斷:自汗(心陽虛損,營衛失調),治以溫補心陽、調和營衛。擬桂枝15g,白芍9g,人參9g,麥冬15g,五味子15g,附子10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12枚。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服3劑后,上述癥狀緩解,10劑后癥狀消失。

    按:圍絕經期綜合征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而引起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癥候群。其臨床多表現為陣發性烘熱、出汗、胸悶氣短、心悸、眩暈、血壓忽高忽低、易激動、緊張、有時憂郁、好哭或皮膚異樣感覺等。中醫認為,汗證是因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合不利,又汗為心之液,乃精氣所化,不可過泄。心陽虛損,致衛氣虛,失于固澀,則白晝時時汗出,動則益甚。用桂枝加附子湯配生脈散治療,其機理是溫通心陽、調和營衛。方中桂枝配白芍以調和營衛;附子溫通心陽;人參大補元氣;五味子、麥冬養陰固澀。全方內可溫通心陽,外可調和營衛,收斂止汗。

    3.產后痹證

    案例3:患者,女,45歲,2009年12月19日初診。患者于1994年產后受涼,常感背部冰涼,畏寒肢冷,腰部冷痛,常感冒,身體虛弱,治療多年,癥狀不見好轉。診斷:產后痹證(陽氣內虛,經脈痹阻),治以溫經扶陽、解肌固表。處方:桂枝15g,白芍9g,附子10g,當歸10g,牡丹皮10g,防風10g,炙甘草6g,生姜9g,大棗3枚。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服10劑后,癥狀緩解,守方繼服10劑后癥狀大為改善。

    按:中醫認為,產后痹證是因分娩時出血過多,氣血不足,筋脈失養,加之風寒乘虛而入,侵及關節、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其臨床多表現為四肢冰涼,畏寒,受涼后或冬季四肢疼痛、易感冒等。中醫學認為,背屬陽,畏寒屬陽虛,而陽氣內虛,外來之風邪,必須從外解而去;陽氣內虛,則必兼顧正虛。故選用桂枝加附子湯外解風邪,內壯陽氣,可起到溫經扶陽、正邪兼顧的作用。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武县| 穆棱市| 黎平县| 库车县| 武义县| 广水市| 锦屏县| 甘肃省| 靖州| 和平县| 南和县| 镇平县| 八宿县| 丹阳市| 广水市| 靖远县| 尤溪县| 镇江市| 平顺县| 福安市| 武隆县| 新和县| 左云县| 疏勒县| 历史| 贞丰县| 新民市| 寻甸| 包头市| 德兴市| 大方县| 明溪县| 宜君县| 信阳市| 桑日县| 全州县| 连云港市| 桂林市| 江门市| 太湖县| 白银市|